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与建筑职业卫生.ppt

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与建筑职业卫生.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施工环境保护与防治 施工现场主要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⑴噪声防治: 1)声源控制: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与加工工艺,这是防止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 2)接收者的防护:处于噪声环境下的人员,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相关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第二节 施工环境保护与防治 3)传播途径的控制: 吸声,利用吸声材枓或由吸声结构形成的共振结构(金属或木质薄板钻孔制成的空腔体)吸收声能,降低噪声; 隔声,用隔声结构阻碍噪声向空间传播。隔声结构包括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屏障、隔声墙等。施工现场涉及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和制作作业(预制构件、木门窗制作等),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降噪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消声,利用消声器阻止传播,允许气流通过的消声降噪是防治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装置;减振降噪,通过降低机械振动减小噪声,如用阻尼材料涂在振动源上,或改变振动源与其他刚性结构的连接方式等。 第二节 施工环境保护与防治 4)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 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 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 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工地所在地的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夜间施工。 5)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 按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1990)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的规定进行控制。 第二节 施工环境保护与防治 ⑵废水防治:把废水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清理分离出来。 物理法,利用筛滤、沉淀、气浮等。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分解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物理化学方法,如吸附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将废水中成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第二节 施工环境保护与防治 ⑶大气污染防治: 除尘:安装在气体中除去或收集固态或液态粒子的设备。 防扬尘: 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洒水减少扬尘; 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及时清运; 路面铺垫焦渣、细石,并随时洒水; 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施工现场; 存土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必须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搅拌扬尘。 第二节 施工环境保护与防治 气态污染物治理 吸收法:选用合适的吸收剂,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吸附法:让气体混合物与多孔性固体接触,把混合物中的某个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 催化法:利用催化剂,把气体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 燃烧法:通过热氧化作用,将废气中的可燃有害部分,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冷凝法:使处于气态的污染物冷凝,从气体分离出来。特别适合处理有高浓度的有机废气;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转化为少害甚至无害的物质。 第二节 施工环境保护与防治 固体废物处理 回收利用:是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减量化处理:是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选、破碎、压实浓缩、脱水等减少最终处置量。 焚烧技术:用于不适合再利用且不宜直接予以填埋处置的废物,尤其是对于受到病菌、病毒污染的物品,可以用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 稳定和固化技术:利用水泥、沥青等胶结材料,将松散的废物包裹起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迁移性。 填埋:经过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废物残渣集中到填埋场进行处置。是固体废物处理的最终技术。 第三节 职业卫生与急救 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条件: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数量); 人体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时间和程度; 个体因素; 环境因素。 第三节 职业卫生与急救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⑴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和热辐射、低温等。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强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第三节 职业卫生与急救 ⑵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⑶生物因素: 致病细菌: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 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第三节 职业卫生与急救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作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劳动者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劳动强度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