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病理生理教研室谭 红 梅2005. 10第一节 概述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相继出现2个或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历 史 沿 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血 → 休克第二次世界大战:输血防治休克朝鲜战争:休克复苏 → 急性肾衰越南战争:休克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1973年:Tilney 序贯性系统衰竭1977年:Eiseman 等提出MOF/MSOF1991年:美国胸科协会、危重病急救医学学会, MODS 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 病人发病前器官功能良好,一旦治愈, 功能可完全恢复。 治疗主要是支持疗法,近年建立动物模 型,探讨发生机制到防治措施。 单个器官衰竭的死亡率15-30%,4个以 上器官衰竭很少存活。MODS 单个器官:15-30% 2个器官:45-55% 3个器官: 80% 4个器官:很少存活 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对死亡率影响较大MODS占外科ICU 死亡病例的50-80%。?MODS各器官发生百分率 94.1% 88.1% 78.6% 26.9%? 肺 肝 肾 消化道出血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经过一、 MODS 的病因1.?感染:占 MODS 的70% 肺内、腹腔内脓肿 肠内细菌入血 创面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 2.?创伤: 严重多发伤、多处骨折、大面积烧伤 大手术合并大量失血、休克 创伤 感染 ??伤后12-36h发生先出现呼吸功能不全 感染性休克、器官功能不全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血培养: 阴性 阳性严重多发伤,多处骨折大面积烧伤,大手术、低血容量性休克/延迟复苏肺内感染50% 腹腔内脓肿40%创面感染 肠源性感染 全身性感染内毒素血症 菌血症 二、 发病经过 速发单相型12-36小时发生(一次打击型) 广泛性SIRS 器官衰竭一个高峰 迟发双相型1-2天后缓解,3-5天后再次恶化(二次打击型) 中度SIRS,炎症、感染逐级放大 器官衰竭两个高峰逐级放大组织损伤全身性炎症反应晚期MODS早期MODS恢 复MODS器官损伤和衰竭的特点 勿须直接受损或罹病 数天-数周发生 并非所有全身感染症状患者血中都能找到微生物 血细菌培养阳性者30%无感染病灶 化脓性感染患者经诊断和治疗不能提高存活率 第三节MODS 的发生机制 全身炎症反应失控 血流量减少和再灌注损伤 肠道细菌移位 细胞代谢障碍创 伤感 染休 克一、全身炎症反应失控:MODS发生基础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炎症 SIRS 判断标准: T 38 / 36℃; HR 90次/min ; R 20次/min / PaCO2 4.0 kPa; WBC 12?109/L / 4?109/L SIRS的病理生理变化: 全身高代谢 高动力循环 多种炎症介质的失控性释放SIRS的特点: 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 促炎介质泛滥 促炎-抗炎介质平衡失控 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移出血管趋化因子PAF、 C5a、IL-8激活炎症介质TNF、C5a、IL-8粘附整合素ICAM滚动选择素中性粒细胞 L-选择素Mac-1 Mac、TNF内皮细胞P-选择素P-选择素ICAM中性粒细胞粘附引起器官损伤的机制促炎介质: TNFα、IL-1、IL-6、IL-8、C5a 、 IFN、LT、PAF、TXA2抗炎介质: PGE2、IL-4、IL-10、IL-13、 可溶性TNFα受体、TGF-β、NO抗炎性内分泌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 一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生物学作用TNFα IL-1 IL-2 INF-γ激活巨噬细胞V V - V激活中性粒细胞V V - V激活内皮细胞V V - V引起发热V V V V引起急性期反应V V V V增强分解代谢V V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