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201103北医讲义.pptxVIP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201103北医讲义.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庄 洁01zhj@一、概 述起 源第一个品种——柴胡注射液 始创于1941年1954年,第一次实现工业化生产发 展60年代,20多个品种。2个品种进入63版药典,以西药记载。70年代,“大跃进”时期,700多个品种,23种进入77版药典。80年代,1400种左右90年代,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2000年,GAP、指纹图谱。目前,国家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约133(109)种, 4种载入2005版《药典》,68个品种收载于部颁标准,生产企业近400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10期通报12种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占8种:清开灵、双黄连、参麦、鱼腥草、莲必治、莪术油、穿琥宁、葛根素。 近年不良事件鱼腥草刺五加茵栀黄双黄连香丹中西药ADR构成比2006年全国36.9万份中药:14~15%中药注射剂ADR构成比2005年全国17.3万份ADR报表中药:占14%(2422)中药注射剂:占75%二、中药注射剂ADE特点1.多发性和普遍性几乎所有的中药注射剂,肌内、静滴,均出现过不良反应。绝大多数由静脉给药引起。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类多于扶正补益类,使用频率相关。注射剂发生ADE的例次比口服制剂、外用药多而且重。2 .临床表现的特点多样性变态反应多见多为速发型对机体损伤较严重2.1 多样性涉及多系统、多器官报道较多:皮肤粘膜、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 2.2 变态反应多见2/3以上为变态反应,表现形式多样,可发生于任何系统和器官。多表现为典型的Ⅰ型变态反应,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表现轻者为荨麻疹及药疹,患者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斑块,或密集的针尖样或粟粒样红色丘疹,瘙痒难忍;中度者则呼吸困难,患者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过敏反应;重者表现为过敏性休克,患者气短、胸闷、呼吸困难,四肢厥冷,脉搏不清,心音弱,血压降低,甚至死亡。过敏性休克对人体危害大,有时能危及生命。发生ADE例数较高的注射剂葛根素 ADE 构成变化发生率(%)构成比(%)发热反应其他93-00年期刊6.3280.4变态反应13.400-03年北京ADR中心7.1药疹34.702.9-03.2北京ADR监测网调查3.346.8转氨酶升高、药疹、溶血性贫血2.3 多为速发型多发生在首次用药中双黄连310例 :81%发生在首次用药中,其中50%发生于首次用药后5-30 min内。清开灵136例:78%患者第一次用药过程中发生,其中50%发生在用药的半小时以内。刺五加103例:首次用药发生率较高(83.50%),有82例(79.6%) 在用药后60 min以内发生。2.4 对机体损伤较重清开灵双黄连2600例(1975~2001):过敏性休克占10.2%,死亡0.96%,不包括其他器官系统的严重ADR。3 .不可预知性过敏反应物质的不确定性过敏种类众多,无法通过预实验减少4 .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药材质量工艺技术条件制剂质量标准控制水平三、中药注射剂发生ADE的可能原因1.给药途径改变,有效成分成为致敏原 —— 根本原因剂型改变 ,理化性质及毒性也可能随之改变口服无过敏,针剂出现过敏多种成分作为过敏原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或其代谢产物鞣质丹参成分在配制或放置过程中发生变化黄芩苷 2. 制剂质量——重要原因药材工艺质量控制药材:成分及含量差异大在基源相同的条件下,产地不同(土壤、环境、气候)、采收季节等种植条件,产地加工、储存、炮制等因素。不同产地,丹参酮ⅡA含量相差最多达16倍,同地区野生品高于栽培品。临床实验阶段的样本,生产时用的药材—— 不一致报批的样本质量,生产时的产品质量—— 不一样贮存时间长,挥发油含量降低鱼腥草:干草、鲜草—产品指纹图谱存在差异GAP存在的问题生产工艺工艺:提取有效单体、提取有效部位、水煎醇沉法、醇提水沉法、水蒸气蒸馏法、综合法等。除去11个保密品种,余下98种中:单用及并用水煎醇沉法56种(57.14%),22中单用或并用蒸馏法;此2法占79.59%。水煎醇沉法:有效成分损失较大、多种杂质不易彻底除尽、产品稳定性较差、质量不易控制、 ADR较多、药液受热时间长、生产周期较长、能耗高等。蒸馏法:混合型挥发性成分,质量难保证。杂质复方丹参注射剂:生产批号,鞣质含量,植物蛋白穿琥宁:石家庄13例小儿血小板降低(同批号) 原料: 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 精制前,含量为97.2%,使小鼠发生一级过敏反应,并腹泻。 精制后,含量为99.0%,无过敏和腹泻反应。 杂质:蛋白质、多糖为主,微量小分子化合物(吡啶等)双黄连:质量与批号密切相关有过敏反应的批号,都含有同一来源于黄芩的组分。三药合提处理工艺,不含黄芩苷,未见过敏(药疹)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