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讲清末新政评议.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清末新政评述 一、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 二、清政府预备仿行立宪 三、立宪派和国会请愿活动 四、清末新政的性质和作用 五、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六、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一、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 清末新政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止,历时11年,是晚清时期第三次变革,也是晚清三次变革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它使中国的现代化正式全面展开。 王树增的《1901年》: 《罪已诏》: 督办政务处: 张之洞、刘坤一会奏《变法三疏》: 袁世凯提出的新政条陈,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意义,成为变法改革的行动纲领: 主要内容: (1),经济方面,全面进行经济改革,发展民间工业,加强工业立法,确立现代企业的独立合法地位,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工业化高潮。 (2)教育方面,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建立新学制,确立现代教育体制。 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官学大臣张百熙拟订的《钦定学堂章程》,由于1902年为壬寅,所以该年所拟订的学制被成为“壬寅学制”。 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订了一个《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并于1904年1月13日公布实施。 (3)军事方面,废除旧的八旗绿营等军事制度,载汰旧军,编练新军、巡警,建立新的军事制度。 (4)政治方面,进行官制改革,推行预备立宪,即改变原业的君主专制制度,着手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按照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现代政治原则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在立法制度方面,确定实行议会制度。 在司法制度上,实行四级三审制和形式上的司法独立。 行政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二、清政府预备仿行立宪 日俄战争的影响: 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 1906年9月1日,慈禧公布《仿行立宪上谕》: 清末的“预备立宪”,主要涉及三大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官制改革,也就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等。 其次是设立“宪政编查馆”、“资政院”和各省“咨议局”. 第三是实行地方自治,府厅州县和城镇乡尝试建立地方自治制度。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宪法,1908年8月27日宪政编查馆和资政院将《宪法大纲》、《议院法要领》、《选举法要领》、《逐年筹备事宜清单》上奏,当天即经批准公布。这就是所谓的《钦定宪法大纲》,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1908年11月14日、15日光绪与慈禧去世. 在立宪问题上,坚持以九年为预备立宪期. 1911年(宣统三年)5月8日清政府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颁布《新订内阁官制》,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 . 《重大信条十九条》(简称《十九信条》): “预备立宪”的和平过渡已经无法实施,被辛亥革命中断了。 清末的“预备立宪”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是中国二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立宪政体的第一次和平过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近代化性质的改革,也是近代中国民主制度建立的有效尝试。 第二,清末预备立宪使当时的国人受到一次全方位的民主训练,从舆论宣传、集会结社、议员选举,议会活动等方面,人们从不同层次第一次亲身体验了民主的政治生活,这有助于他们民主政治素质的提高。 第三,清末预备立宪引发了当时思想界的进一步开放和解放,使思想文化界开始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启示 : 首先,政治体制改革难度,光依靠下层民众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由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负责引领进行才能顺利实现。 其次,后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提出了暴力革命是否就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佳途径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引发对中国社会问题和发展道路问题更深层次的反思,这有助于今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立宪派和国会请愿活动 20世纪初中国政坛上出现的一个政治群体.主要代表人物为康有为、梁启超、张謇、汤化龙、谭延闿等. 基本主张:继续保持以清朝皇帝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统治,而只把它的政权组织形式改变一下,召开议会,建立责任政府,以使上层民族资产阶级能参与政权。 形成有哪些特殊的历史条件? ①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上层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提高,日益不满清朝现状,要求通过改革参与政权,维护自身的利益。 ②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也引起了资产阶级上层的恐惧,他们在反对革命的立场上与清政府存在着一致。 ③为了抵制革命,欺骗舆论,清政府进行了所谓的“预备立宪”,这使康、梁等一批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备受鼓舞。 1905年是个关键之年: 张謇、汤寿潜等人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汤化龙、谭延恺、丘逢甲分别建起湖北宪政筹备会、湖南宪政公会、广东自治会等团体,梁启超等人也在日本东京建立政闻社。 主要政治活动

文档评论(0)

134****9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