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民国广告史.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四大百货公司先后开业后,都在店面及门前设置大型橱窗广告。四家大百货公司的老板都是广东人,思想开放,观念新潮,经营手段灵活新颖,都不惜重金从港澳等地聘请专门人才来负责橱窗设计和商品陈列。同时,还把自己的一部分橱窗供厂商陈列商品,收取租金。30年代后,一些中、小商店也纷纷仿效,改装门面,扩大橱窗,使商品透过明净的大玻璃、在明亮灯光的照射和反衬下琳琅满目。 设计精巧、装饰新潮的橱窗广告使商品可以直接亮相给消费者,使企业展示产品、树立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但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给人一种直接、生动的感官刺激,从而诱发其潜在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 最早的橱窗广告1917年上海老施百货公司橱窗陈列广告 常见的形式有:单杠飞人、小丑饮酒、舞狮人 (3)交通工具广告 20世纪30年代,上海南东路街景。一辆双层无轨电车周身涂满广告。 车身的“光施牙膏千里香”要比车尾的“老品牌海香烟”醒目得多。 (4)路牌广告 利用墙壁做广告,用油漆刷在墙上 将五彩印制的招贴贴在墙面上 改用木架支撑,铅皮装置,油漆绘制 制作路牌广告后来成为广告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在整个广告业务中占有相当份额。同时也培养出一批专作路牌广告的技术人员 路牌广告发展历程 路牌广告一般竖立在街边要道口、房屋墙上及屋顶、铁路沿线及车站周围和风景区。早在辛亥革命以前,我国就出现了路牌广告,内容大多为香烟、药品及日用百货等。其中,最早出现的路牌广告是车站路牌广告。民国成立前,铁路沿线每一车站周围都有路牌广告,宣传、推销诸如狮子牙粉、仁丹、大学眼药、美孚煤油、白礼氏洋烛之类的商品。这些路牌广告大都是由外商广告公司承包装置的。 到1921年,上海原又新广告社的一位工人王万荣,创办了“荣昌祥广告社”,专门为商家及别人的广告公司代漆路牌广告。 平襟亚、陈子谦的《上海广告史话》指出:“到1927年,美灵登广告公司及陈泰兴广告社委托荣昌祥广告社代做路牌广告,于是发展到在上海任何一条马路上,以及沪宁、沪杭两路沿线的所有路牌广告,几乎全是荣昌祥所包办。” 据平襟亚、陈子谦考证:“中国人装置路牌广告起源于1911年。当时上海有“明泰”、“又新”两家广告社,雇用漆匠在铁皮上替日本三头洋行绘写仁丹的广告,只是加工的性质,技术幼稚。” (5)霓虹灯广告 1910年在法国巴黎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具霓虹灯广告 1923年,美国也出现了霓虹灯广告。 1926年,上海南京路伊文斯图书公司橱窗内,开始装置了一副“皇家牌打字机”英文霓虹灯吊灯广告 1927年,上海“中央大旅社”安装了第一具霓虹灯招牌。 红锡包牌香烟广告 “棕榈香皂”的霓虹灯广告 大长城香烟 中国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 哈德门 英商驻华英美烟公司 (6)、海报、招贴船广告 (7)书籍广告 包括以书籍为媒介载体的广告和以书籍为主要内容的广告。 国民政府出版的书籍、革命书籍、进步知识分子的书籍 鲁迅:既要印卖,自然想多销;既想多销,自然要做广告;既做广告,自然要说好。 (8)广告连环画广告 上世纪30年代,北京老字号“聚顺和”果脯店为了招徕顾客,请人将果脯蜜饯的选料、冲洗、晾晒的整个过程捏成泥塑,然后拍成照片,标上简洁的说明,出重金在《北平旅行指南》一书中作了一个8幅照片的连环画广告。由于图文并茂,很有风趣,一下吸引了不少读者,扩大了影响。 老上海也有商家以连环画的形式,大做广告宣传。其中有一个灯泡厂家作了一则“王先生买灯泡上当记”的连环画广告,用王先生拣便宜买杂牌灯泡反而上当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自家灯泡的优越性。 (10)电影广告 1922年英美烟草公司的驴子香烟广告 1930上海华商广告公司开始代理电影广告 主要形式是在电影放映前,打出幻灯片来做广告 (11)广播广告 中国的广播电台几乎和世界广播电台同步诞生。 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利用旅日华侨的资本,把一套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由美国运到上海,在中国境内建立了第一座广播电台,1923年1月23日正式播音,每晚播音1小时,节目内容有新闻、音乐、演说及商业信息,当时上海约有收音机500台,人们称广播为“空中传音”。随后,外国人办的电台相继在上海、北京、天津、东北等地出现,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已达20多座。影响较大的是1924年5月在上海播音的美商开洛电话材料公司广播电台,为了吸引听众,它允许中外听众点播节目。中国人自己设立的第一家电台是新新公司创办的,于1927年3月18日正式开播,每天播音6个多小时。 广播电台的出现是近代广告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广告在更广阔的空间,向更众多的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早期的广播电台发射功率小,传播范围窄,加上收听工具少(到1928年,全国约有一万台收音机),所以影响不是很大。但随着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9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