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巴洛克罗可可艺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巴洛克 罗可可艺术 邓志远设计 艺术上的巴洛克时期,通常指17世纪。这时,欧洲封建宫廷通过对外扩张,大量攫取财富,提供了产生宏伟、豪华艺术风格的物质基础。而由于宗教改革的冲击,教会也需要有更新颖的方式来宣传教义,吸引人们到教堂去。经济的繁荣、宗教意识的淡化,使中产阶级(主要是市民)的艺术趣味抬头,并为贵族所利用。这就使气势宠大、形式新颖、感情充沛、注重光和色的作用的艺术风格得以出现,史称巴洛克风格。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出西班牙语,意为不合常规、外形畸变的珍珠。最后被批评家用来比喻那些背离古典传统、追求新奇趣味的艺术作品后来这类作品有增无减,乃至形成潮流, “巴洛克样式”一词便也不带贬义了。 鲁本斯(1577-1640)是法兰德斯大画家,他是欧洲第一个巴洛克式的画家,他的绘画具有巴洛克艺术的壮丽风格.鲁本斯的创作以对生活的富于诗意的表现来歌颂生活,首先是歌颂作为宇宙最完美的造物的人类.他在二十年代所画肖像,绝大部分是盛装的、外表上十分华贵的贵族肖像,还有比较朴素的便装肖像的为数甚少.他画的肖像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由于绘画技巧的完美,同时还由于他在肖像里表现了脉搏在热烈地跳动、目光中充满了生命力、富有弹性的皮肤的栩栩如生的人物.鲁本斯在三十年代,也即是他的生命最后十年,尤其喜欢画肖像、风景与神话画.这些作品几乎全出之于亲笔,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朴素,更能予人以亲切之感,这些作品以其画法的潇洒与极度精确及洋溢着内在热情的感受。 《劫夺柳西帕斯的女儿》   此画所描绘的是希腊神话中两个英勇矫健的孪生兄弟,看中了两个娇艳美丽的孪生姐妹,并把她们抢来为妻,它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一种所谓“抢婚”风俗,看似一场“暴行”,画家却是在歌倾勇士那青春的热情和不羁的性格,歌颂他们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在这里,画家以强劫和挣扎的运动作为基础,把人物组成一幅富于装饰性的图画,是一件成功的把戏剧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绘画作品。 《苏姗娜·芙尔曼肖像》是他最成功的一幅 作品。这幅肖像是用漂亮和生动的色彩笔触来描绘的,线条十分流畅。和他的主题性绘画一样,举凡人体形象,都画得骨质健壮,过于肉感,这是鲁本斯笔下的妇女形象的特点,也许这就是画家眼里的理想美的标准吧。在这里画家还刻画了形象的性格特征:她的眼神流露出一种乐观幸福的样子,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服饰显示了她的贵族身份,但不傲气;从这幅肖像上,观众可以感觉到这位画家所寄托的那种与禁欲主义完全绝缘的生活热情。 鲁本斯是一位多产的画家,他一生总共画了达两千幅油画,题材的广泛性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而他与海伦·芙尔曼结婚(1630年)以后的10年,则更是他艺术上的光辉时代。 此画绘于木板上,约有79×54厘米大,现藏伦敦国立画廊。 《鲁本斯与妻子》 巴洛克艺术风格特点: 色彩灿烂华丽,笔触自由奔放,明暗对比强烈,构图丰富多样,强调画面动态,给人以强健激烈华美绚烂的美感。 罗可可美术 18世纪的法国绘画之所以取得公认的领衔地位,是由于它的画家把握住了时代精神。步入繁荣的欧洲正需要对女性彬彬有礼的交际往来,巧妙幽默的言谈举止和更加轻松的艺术风格。被称为罗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杜巴莉夫人的趣味左右着宫廷,致使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愉悦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从而在反映现实上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它的主要代表是华托。 在弗朗卡斯太尔所著的《法国绘画史》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1712年7月30日,庄严的皇家学院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件:一位腼腆而谦逊的年轻陌生人,夹着两幅画走进来,把画挂在绘画雕刻学院的大人先生们通常经过的大厅里。画一挂出来,立刻就受到了人们的赞扬,于是作者被召见了。有人告诉他:他比这里所有的院士要高明得多,学院将非常高兴接纳他为院士。这位青年就是华脱,年仅28岁。对他大加褒奖的著名院士便是历史画家拉福斯,他是伦敦大英博物馆天顶画的作者。而讲述这个故事的人,是华脱的经纪人和挚友谢尔桑先生。据说,华脱这次拿去的是两幅军事题材作品: 《新兵入伍》和《支队休息》。在华脱的笔下,这样严肃的题材被画成了具有喜剧色彩的风俗画,它们能够投合皇家学院委员们的古典趣味,倒是一件怪事。?1710年再度回到巴黎,以两年时间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发舟西苔岛》。他在这幅宽约两米的油画中,把法、意两国民间传说中的爱情之岛,描绘成一个虚无漂渺、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从1710年到1717年,他先后画过3幅同一题目的作品,并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