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项目实施策划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第一章 项目概述与编制依据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杭锦后旗2012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二道桥镇永增村六社肉羊养殖圈舍改造) 1.1.2建设单位概况 二道桥镇位于杭锦后旗中南部,东与临河区接壤,西南与磴口县相连,西靠二道桥镇、双庙镇、南接头道桥镇、北邻陕坝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06°53′至107°07′,北纬40°38′至40°52′,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24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00公顷。 二道桥镇政府所在地杨柜城,距陕坝镇20公里。辖17个村(东方红、太阳升、庆丰、庆隆、西渠、东渠、先锋、刹台、永增、永丰、新胜、坚永、坚胜、甲二、甲一、永乐、繁荣),1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万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二道桥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引黄河自流灌溉。农作物要紧有小麦、玉米、花葵、番茄、青椒等。2003年被自治区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流通业进展势头强劲,建成了巴彦淖尔市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流通市场,“二道桥”牌农产品具有相当的地区阻碍力和竞争力,农产品购销辐射全市和鄂尔多斯部分地区,与全国27个省,市的90多家客商建立了常年的业务关系。 二道桥交通发达,陕磴二线,头三线,二青线在在此交汇贯穿,黄团公路纵贯南北,为农副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二道桥镇共有职工65人,其中副科以上干部15人,一般干部50人。内部机构下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进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城镇治理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文化卫生服务中心和人口与打算生育服务中心。 1.1.3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位于杭锦后旗二道桥镇永增村六社(详见附图一:项目区位图)。 1.1.4建设期限 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 1.1.5投资与筹资 项目总投资120万元,申请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专项资金100万元。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第41号令《国家以工代赈治理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12年农口预算内工代赈初步安排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以工代赈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进展规划》 《巴彦淖尔市畜牧业进展规划》 杭锦后旗二道桥镇人民政府提供的有关附件 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治理方法(试行)(农办牧[2011]6号) 1.3指导思想及原则 1.3.1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落后地区农民的脱贫步伐,以直接扶持落后村社为差不多工作方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一村,变化一村,扶持一户,见效一户。通过大力进展有产业支撑和市场竞争力的种养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项目实施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把此项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为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活宽裕、百姓祥和的小康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1.3.2坚持原则 坚持统筹进展的原则:要以改善进展环境,进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扶贫开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共同进展;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市场机制进展特色种养业,使各项产业有显著进展; 坚持促传统产业,突特色高效农牧的产业化战略; 坚持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共同进展致富的原则; 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各扶贫对象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打算进展规模进行摸底,统计和分类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统筹补贴。 1.4项目实施理由 自国家实行以工代赈扶贫政策以来,以工代赈一直坚持基础设施投向,加强贫困地区薄弱环节建设,改善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国家以工代赈治理方法》规定,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酬劳,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时期,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酬劳,直接增加收入。通过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解决农业生产的要紧因素。杭锦后旗二道桥镇永增村六社现有农户40户,人口190人,耕地850亩,人均耕地少,加之种养条件落后,村民又无其他收入来源,因此生活水平较低,2011年人均收入5614元,比全旗农民人均收入平均水平低4222元。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够提升当地农田灌溉水平,提高种植效益,同时促进农村生产结构调整,变单一化种植业为种养一体化多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5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