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设计 .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相关文言常识;   2.了解陶渊明生平、创作及其思想;   3.品味词句,领悟“田园”之乐;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桃花源记》相关常识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陶渊明。   (师生共同回忆,引导学生注意其思想。)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曾任 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 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 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 “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 者。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 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 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 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他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 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 “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 的情状之中。他 29 岁开始入仕,从此 13 个年头,时官时隐,达 3 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 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2.解题。   本文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 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 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 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本文写于义熙元年(405),陶渊明41 岁,因为家境贫困出任彭泽令,不久产生厌倦的情 绪,80 余天后,终于桂冠而去。之后写下了这篇辞赋。   3.学生欣赏课文朗读动画,正音正字,初步感知。   4.学生朗读课文,标记有困惑之处。   (从节拍、音韵入手,读出节奏、情感。)   5.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6.结合“梳理·积累”,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本文是作者辞官归隐时写下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 “迷途折回的喜悦”和 “对田园生活得热爱”,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全诗情景 交融,淡远潇洒;韵律悠扬,语言优美。   序文,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第 1 段,表明辞官归隐的决心;   第 2 段,描写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第 3 段,写农村生活得乐趣;   第 4 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三、合作探究   1.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 今是昨非”)。   3.课文的主旋律是“归”,整篇文章洋溢着欢快的气息,这是否表达了作者的“真意”? 为什么?   明确:否。   作者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思想的教育,素怀 “治国平天下”“大济于苍生”之志,为此,他 曾奔波于仕途,徜徉于官场,。然而,但是官场的黑暗痛苦的折磨着作者,最后,才已无法故 的走上了归隐田园的路。作者并非像一般人那样观山川以悦目,他是把田园自然风光作为自己 的精神归宿,是在看透了官场的腐败黑暗之后转向大自然而获得的一种人格生命的觉悟。在世 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于淡远潇洒、萧散自然之中流露出对腐朽的现实的不满 和壮志不得施展的焦灼和悲愤。   4.课文是循着怎样的一条情感思路来叙写的?   明确:本文的情感思路可分为五个阶段:   ① “开头──觉今是而昨非”,写作者的思想斗争:想辞官归隐,却又似割舍不下;想积 极入世,继续仕途,又与自己心性不合。最后决定归隐田园。   ② “舟遥遥以轻飏─

文档评论(0)

送你一朵小红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