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干燥制度 ★干燥制度是砖坯进行干燥时的条件总和。它包括干燥周期、进出干燥器的热风温度与相对湿度,以及砖坯干燥后的含水率等。干燥过程的调控,就是对干燥周期、进出干燥器的热风温度与相对湿度、干燥器内热风的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 1. 影响制品干燥速度的因素 (1)坯料的性质(配料组成)。如对粘土砖而言,结合黏土的性质及配比量对砖坯的干燥周期影响很大。 (2)坯体的初始含水率及干燥后的含水率要求。 (3)砖坯的形状和大小。 §3-4 砖坯的干燥 * 四、干燥制度 (4)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 (5)砖坯干燥时的码放方式——涉及砖坯与热风的接触面积、干燥均匀性等。 (6)干燥器的结构和性能——干燥器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性。 1. 影响制品干燥速度的因素 2. 砖坯干燥残余水分的确定 (1)确保干燥后的砖坯机械强度能满足运输、装窑的操作要求。 考虑以下因素: (2)满足烧成初期快速升温的要求。 * (3)考虑制品的形状、大小及厚薄因素——通常大、异型制品的干燥残余水分应控制低一些。 (4)烧成窑炉的性能——窑内温差的大小。 ● 过低的干燥残余水分是没有必要的: 干燥的经济成本 残余水分过低的砖坯脆性大、易破损 ● 通常要求残余水分:粘土砖 <2~3%;硅砖<1~2%; 镁砖< 0.6~1.0% 四、干燥制度 2. 砖坯干燥残余水分的确定 * §3-5 耐火材料的烧成 一、烧成的作用 1. 通过烧成处理,使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组织结构和矿物组成,从而拥有所要求的高温使用性能。 2. 通过烧成处理,伴随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使坯体逐渐致密化,形成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和强度的制品。 二、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一般耐火材料的烧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干燥残余水分的排除阶段 (~200 ℃)。无化学反应。气孔率增大。 * §3-5 耐火材料的烧成 2. 氧化分解阶段 (200 ~1000 ℃)。此阶段涉及大量的物理化学反应,但依原料种类而异。化学变化通常主要有:结晶水的排除、碳酸盐和硫酸盐的分解、碳素和有机物的氧化、晶型转变、液相开始出现等。物理变化:气孔率进一步增大、失重明显、强度亦有变化。 二、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3. 液相及耐火矿物形成阶段 (1000 ℃以上)。部分分解反应继续进行;液相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多、粘度降低;某些耐火新矿物开始大量生成,并伴有溶解重结晶过程。物理变化:致密化程度提高;体积收缩;气孔率降低;强度增大。 * 4. 烧结阶段。 坯体中各种反应趋于完全、充分,液相数量继续增加;晶相进一步成长而达到致密化,即所谓 “烧结”。这个阶段与第三个阶段没有明显的区分,应该说,伴随着耐火矿物的生成,烧结过程就开始了。 5. 冷却阶段(最高烧成温度~常温)。 主要发生耐火相的析晶、生长,某些晶相的晶型转变、液相的冷凝玻璃化等。同时,制品的强度、密度、体积依品种不同都有相应的变化。 §3-5 耐火材料的烧成 二、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 三、烧结 1. 制品烧结的表征指标——体积密度(或真密度)、气孔率、吸水率、机械强度(耐压或抗折强度)等。 坯体烧结通常表现为密度增大,气孔率降低,吸水率减小,强度增大。但也并非都如此。例如硅质耐火材料、直接结合碳化硅制品,它们烧结后气孔率不降低甚至增大,但强度也增大。 烧结是陶瓷、耐火材料制品烧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所谓 “烧结”,就是指坯体经过高温作用逐渐排出气孔而致密的过程。 ◆ 导致气孔排除的两种因素——液相的填充和晶粒的生长。 有人提出用所谓的烧结系数 Z 来衡量制品的烧结程度: Z = C1 B1-B2 B1 + C2 S2-S1 S2 B1、B2: 烧结前后的气孔率 S1、S2: 烧结前后的强度 C1、C2: 系数 * 2. 影响烧结的因素 (1)物料的易烧性:与键强、晶格能等有关。 (2)物料的细度 (3)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提高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都有利于 烧结 (4)坯体中物料质点的接触情况(成型密度)及有无外加压力 (如热压烧结) (5)烧结气氛的影响 (7)外加剂的影响——取决于其性质与加入量。 (6)液相的作用:固相质点在液相表面张力作用下的产生重排、溶解沉析形式的传质,以及晶粒生长。 高温下液相对烧结的影响,与液相的组成或性质(粘度、润湿能力、表面张力等)有关。 * ◆ 外加剂与主晶相形成固溶体。固溶体的形成可以增加晶格缺陷,活化晶格,促进烧结。 ◆ 外加剂的加入可以促进液相的生成,加速烧结过程。 有利于烧结 外加剂对于烧结的作用有如下几种: ◆ 当外加剂与主晶相生成化合物而不是形成固溶体时,则有可能阻碍烧结过程。 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