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肝炎病毒.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述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亲嗜性,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类型: 1甲型肝炎病毒2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34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5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甲、乙、丙、丁、戊、庚及TTV型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甲、乙、丙、戊4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 仅乙肝病毒携带者以达1.2亿之多。可以说,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 HAV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小RNA病毒科的嗜肝RNA病毒属(原为肠道病毒72型)。甲型肝炎是世界性急性传染病,占病毒性肝炎的50%,年发病数超过200万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AV InfectionAnti-HAV PrevalenceHighIntermediateLowVery Low一、生物学性状1973年Feinstone发现于急性病人粪便 HAV的生物学性状1.核心 单股(+)RNA。2.衣壳 20面体立体对称。3.无包膜。HAV的其他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 原代肝细胞、非洲猴肾细胞和肝癌细胞株对HAV敏感,生长缓慢,不引起细胞病变抵抗力 比肠道病毒更耐热,60℃可存活4h,100℃ 5min可灭活 对乙醚、酸处理(pH3)均有抵抗力 氯消毒、甲醛处理均可破坏其传染性 在海水、毛蚶中存活数天和数月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甲肝患者:绝大多数为急性,尤以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最多(50-90%,儿童居多)亚临床感染者:亚临床感染者与临床感染者的比例高达12:1。发展中国家中,10岁以下儿童抗-HAV阳性率高达90%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fecal-oral route)污染的水和食物(Contaminated food and water ):与流行爆发有关,特别是生食瓜、果、蔬菜、冷饮及海产品(蚝、毛蚶):上海,1988年,4个月内有31万人发病。 HAV的致病性 传 染 源:病人口咽部或唾液腺中早期增殖肠道与局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粪-口途径传播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直接损伤或免疫病理作用)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肝脾肿大 黄疸 转氨酶升高 血胆红素升高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 一般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不发展成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三、微生物学检查粪便 标本的采集血清 病毒学检查—不作为常规方法;早期诊断-检测抗HAV-IgM 血清学检查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抗HAV-IgG PCR快速检测HAVRNA以诊断甲肝。四、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 所有废弃物及日常用水均需严格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食物、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免疫预防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预防对象是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和与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属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全世界HBV携带者为3.5亿,我国HBV携带率10%临床表现多样性 HBV多途径传播,尤其新生儿和婴儿感染后,约90%?95%成为慢性HBV感染者,严重危害下一代人健康。HBV发现的历史HBV的发现源于表面抗原的研究。 1963年Blumberg首先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一种新抗原,称为澳大利亚抗原(Australia antigen);直至1968年确定这种抗原与血清型肝炎密切相关,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epatitis associated antigen,HAA);1970年D.S. Dane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具有传染性的颗粒,即Dane颗粒(Dane’s particle)。从而HBV被确认。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球形,直径42nm,双层衣壳。2.小球形颗粒: 直径22nm3.管形颗粒: 22?(100~700)nmHBsAg聚合体无感染性电镜下的HBVHBV的结构脂质双层外衣壳PreS1PreS2外壳蛋白HBsAg双股DNA核心DNA多聚酶HBcAg内衣壳有逆转录酶活性有合成DNA功能HBeAg 乙肝病毒Dane颗粒结构模式图 外衣壳 脂质双层 蛋白质(HBsAg、PreS1、PreS2) 内衣壳 HBcAg HBeAg 核 心 开口环状不完全 dsDNA DNA多聚酶(兼有逆转录酶功能)HBV的结构ORF(二)基因组结构与功能S区: S基因PreS1. 2基因 HBsAg PreS1. 2C区:C基因Pre-C基因 HBcAg Pre-C 蛋白经切割HBeAgP区:编码DNA多聚酶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