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第7章大洋环流7-8.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海季风:冬季为东北季风,夏季为西南季风,且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 关于中国近海的环流情况,重点介绍黄东海和南海的环流情况。 首先介绍黄东海的环流情况。季节变化是其最显著特征,冬季和夏季的环流情况很不相同。首先回顾中国黄海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和变化的最显著特征——黄海暖流和黄海冷水团。 其次黄东海受到黑潮的显著影响。黑潮在东海内沿着冲绳海槽流向东北方向,但是在台湾岛东北和日本九州西南存在侵入东海大陆架的分支,被称为黑潮分支。 台湾岛东北的分支可一直沿着地形到达长江入海口外围。 而另一支沿地形北上。在冬季,北上的该分支一部分通过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之间的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被称为对马暖流。另一部分则会在济州岛西南进入黄海,并沿着黄海海槽的西侧北上,直到北黄海,被称为黄海暖流。而在夏季,黑潮在九州岛西南北上的分支则几乎全部通过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夏季黄海的中部海域存在非常强烈的温跃层,温跃层之上海水温度很好,而之下则存在温度较低的黄海冷水团。 除了这些主要流动之外,黄东海的沿岸区域常年存在向南的沿岸流。 另外对黄东海有重要影响的还有长江径流。 * 结合图片介绍黄海暖流。右上图为黄海表层温度,等值线等深线,蓝色点为SST向北延伸的高温舌,代表黄海暖流的主轴所在。 左下图为观测的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和盐度。 右下图为观测的海水温度和流矢量的垂向分布,清晰看出黄海暖流的核心在黄海海槽的西侧。 结合冬季风特点介绍黄海暖流的成因之一:风生补偿机制。 * 回顾夏季黄海冷水团。 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黄海海洋表层吸收热量,形成较强的温跃层,叫什么跃层呢? 季节性温跃层。 在季节性温跃层之下,存在温度较低的巨大冷水体,为黄海冷水团。 * 回顾我们学校董双林教授科研团队在黄海冷水团水产养殖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让学生形成意识:科研就在我们身边。 这张图片宣传的正是我们学校董双林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鲑鳟鱼类。董教授指出,即使1%的黄海冷水团其经济价值就在千亿元以上,这是多么庞大的经济价值啊。 * 介绍长江冲淡水的两个特点: 一个是夏强冬弱,与长江径流有关 一个是进入东海后,大部分顺着闽浙沿岸向南,从而与外海水之间形成强烈的盐度锋面,存在较强的盐度梯度。 * 黄东海的环流对生态也是有很重要的影响,除了前面讲过的黄海冷水团养鱼之外,还存在其他很多影响,现在再举两个例子,其中一个是浙江舟山渔场。 介绍舟山上升流的产生原因:风生和地形诱导。 * 青岛近海浒苔的形成归因于春末夏初,风从冬季风转为夏季风,驱动海洋表层风海流向北输运的影响。 * 南海比黄东海深得多,所以其环流结构也较为复杂,基本上可以分为上层和深层。 对于上层环流,受季风的影响,南海上层环流呈现鲜明的季节变化特征。 在夏季,南海盛行夏季风,风从西南吹向东北,上层环流在越南沿岸存在较强的东向急流; 在冬季,南海盛行冬季风,风从东北垂向西南,上层环流呈现大尺度的气旋式环流结构,在西边界区域存在强烈的南向边界流。 同时南海作为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与太平洋之间存在较深的吕宋海峡。太平洋副热带海域有强西边界流——黑潮,黑潮在流经吕宋海峡时对南海有较强的入侵现象,就是黑潮水会进入南海北部,从而影响南海上层环流结构和变化。 下图总结了黑潮入侵南海的多种形式,黑潮入侵强度存在强烈的时间变化。 * 南海夏季急流有什么作用呢?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可把近岸区域的营养盐输送到海洋内区,从而增强海洋内区的生态系统。 两图分别为1998年和2002年7月和8月平均的海面叶绿素浓度分布情况。 因为与1998年相比,2002年的夏季急流非常强,所以导致急流区域的叶绿素浓度比1998年大很多。 * 结合风场介绍越南沿岸夏季上升流,启发同学回顾讨论产生机制。 * 介绍南海的深层环流: 气旋式环流; 吕宋海峡重要通道 * 海水流矢量的观测方式有很多种,现在比较常用的是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其应用方式有很多种。 * 其次重点介绍下ARGO。之前只说ARGO观测海水温度和盐度、其实还可以观测海流。 介绍argo及全球数量和分布。 * 再次播放关于argo的视频。学生以前看过,这次观看重点注意argo所观测的物理参数和工作原理。 实际上ARGO除了主要任务——观测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强外,还可以用来得到海洋上层的海流信息。 其手段主要有两种。 * 第一是,咱们知道argo的工作原理是在一个周期内完成:1000米深度漂流(约8~10天)→下沉并上浮进行观测(约几个小时)。 Argo在上浮到海面时不仅把观测的海水温度、盐度和压强信息通过卫星发送回陆地上的接收站,同时还把自己的位置信息发送给陆地上的接收站。 因此,我们通过相邻两个循环的位置就可以推算出这段时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