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胰腺超声诊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通常不需进行检查前准备 , 必要时可行空腹检查。可取右侧卧位或平卧位。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 频率2.0--5.0MHz, 亦可用相控扇形探头。 2. 常规检查多需行左肋间斜切和左肋下斜切。 (1)左肋间斜切, 声束朝向脾门, 切面经脾脏长轴时测量膊脏长径及厚径。声 束转向头端, 可观察脾上部膈下区。声束转向脾门下部, 可观察胰尾与脾门的关 系。再转向长轴可观察脾脏上极和下极, 以及脾门处的脾血管。 (2)左肋下斜切, 脾肿大时, 可观察脾肋缘下的厚度。 ; 3.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以显示脾门及脾内血管分布 , 频谱多普勒可获得血流动力学的参数, 二者结果相互比较 , 能更准确判断血流的状况。 4. 检查时应观察脾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脾实质回声改变、有无钙化及异常团块回声。如有占位病变,应观察其边缘、内部回声高低及分布均匀度、形态等, 必要时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 ; 1. 超声基本上可明确提示的病变 ( 1 )脾肿大。 ( 2 )脾含液性占位病变 , 如脾囊肿、多囊脾、脾脓肿等。 ( 3 )脾实性占位病变。 ( 4 )脾实质钙化灶。 ( 5 )脾外伤。 2. 部分病例结合声像图与临床病理情况及其他检查有可能确定病变的性质。 ( 1 )脾急性局灶性感染。 ( 2 )脾动脉栓塞。 ; 3. 超声提供病理声像图改变但应进一步检查的病变包括下列两种。 (1)脾实质弥散性回声异常。 (2)脾实性占位病变的良、恶性判断。 ; 【适应证】 1. 疑有肝硬化者。 2. 门静脉高压症。 3. 感染性疾病 ( 包括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 4. 血液病。 5. 脾脏肿瘤。 6. 左上腹肿块。 ; 【 检查方法】 1. 常规左肋间及左肋下斜切扫查, 选用 2.0--5.0MHz 凸阵探头, 线阵亦可用。 2. 采用仰卧位或右侧卧位, 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行左肋间扫查,以确定脾的上极及其周围情况, 而后行左肋缘下纵向及横向移动扫查 , 以观察肿大脾脏的内部情况。 3. 寻找并确定脾脏下缘, 同时观察脾门血管、脾切迹及副脾等情况。 4. 必要时, 可用彩色超声与频谱多普勒检查脾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 ; 【 检查内容 】 1.门静脉高压症 脾??长径及厚度均增大 , 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可增宽, 脾实质回声可以增多、增高、增粗 , 或无改变。有时可显示副脾。如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显示脾静脉及其脾内属支均增宽 , 脾内彩色血流信号增多、丰富。 2. 血液病 脾脏可明显增大, 形态发生改变, 脾内回声偏低、增粗 , 脾门处血管内径可稍增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可呈巨脾。 3. 感染性疾患与寄生虫病 脾呈轻度肿大, 形态无明显改变 , 内部回声可减低 , 分布多较均匀。 4. 脾肿瘤 在脾脏内可发现异常回声的团块 , 而团块以外的脾实质回声常可正常。 ; 【注意事项】 1. 应认真观察脾脏的全貌 , 不要将肺气肿所致的脾脏下垂误为脾肿大。 2. 脾脏径线的测量受许多因素限制和干扰 , 测值的可重复性较差 , 不同时间 不同医生测值差别可能较大。 ;;? 【适应证】 1. 左季肋部或左上腹锐器、钝器挤压伤后。 2. 脾脏穿刺后。 3. 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 【检查方法】 1. 用 2.0--5.0MHz 凸阵探头。 2. 采用右侧卧位或仰卧位。 3. 用肋间及肋下斜切面观察包膜连续性 , 注意脾包膜下及脾实质内有无出血 性暗区等。 4. 必要时,应检查左膈下、膀胱直肠窝、侧腹部等有无游离的积液征象, 并粗略估计出血多少。 5. 条件许可或临床需要时 , 应检查腹部其他脏器的情况。 ; 【检查内容】 1. 脾包膜下血肿 , 脾外形失常 , 体积增大, 内部回声密集增强 , 脾包膜光滑、完整 , 但可隆起, 包膜与脾实质之间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区所占据 , 呈“月牙”形。严重者 , 可呈梭形压迫脾实质 , 使其表面呈凹陷状。 2. 脾实质内中央型血肿时 , 脾实质内部呈现一个或多个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 , 内部回声可不均匀 , 但未到达脾脏的表面、膈面或底面。有时可发现无回声区内有团块状高回声。 3. 真性脾破裂 , 高回声的脾包膜线常出现局部中断或不完整。该缺损呈无回声线状结构伸入脾实质内,并可出现不规则形的回声增强或低回声、无回声区。同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