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比转速混流泵设计的流场计算.docVIP

用于高比转速混流泵设计的流场计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8卷第2期   CN 11-2223/N J T singh ua Un iv (Sci Tech , 2008, V o l. 48, N o. 2w 16 http://qhx bw. chinajo urnal. net. cn   用于高比转速混流泵设计的流场计算 林 恺,  曹树良,  祝宝山,  陆 力 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机电所, 北京100038 1 1 1 2 (1.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摘 要:针对高性能高比转速混流泵水力模型开发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系统开发了一种基于两类相对流面(S 1、S 2流面 流动理论的正反问题迭代计算和优化设计的流场计算方法。在流体介质无粘的假设下, S 1流面上采用有限单元法、S 2流面上采用流线曲率法, 两类流面反复迭代计算直至结果收敛, 得到S 1流面流场分布、叶片表面相对速度和压力系数分布、S 2流面轴面速度分布等规律。流场计算采用 通用性强, 对于高FO RT RA N 语言编程实现, 计算效率高、 比转速混流泵水力模型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关键词:混流泵; 有限元法; 流线曲率法中图分类号:T H 313文章编号:1000-0054(2008 02-0219-05 文献标识码:A 农田灌溉、防涝排洪、污水处理、电站冷却系统等领域。目前, 可供使用的高比转速混流泵水力模型还很少,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 加速开发和研制高比转速混流泵水力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叶轮的设计对泵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改进叶轮的设计需要对混流泵内部流动进行研究。 数值模拟是分析和认识叶轮内部流动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与试验研究方法相比具有投资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近年来, 基于Navier-Stokes 方程和湍流模型的流体机械内部三维湍流的数值模拟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作为正问题分析工具已被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反问题计算和优化设计来说, 有两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一是基于Navier -Stokes 方程的正问题分析所需计算量大、耗时长, 很难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二是如何将正问题计算结果反馈到反问题计算或者优化设计中。众所周知, 混流泵传统的设计计算方法是基于轴面流场的假定(包括一元理论和二元理论 , 在这些假定下求解得到的轴面流场仅满足流体的连续方程, 并不满足流体的运动方程。因而在反问题计算和优化设计中发展一种工程实用、同时满足流体的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 并能与传统设计方法紧密结合的流场计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基于吴仲华教授提出的两类相对流面流动理论, 建立了满足流体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的S 1流面速度势函数方程和S 2流面速度梯度方程, 通过两类流面的迭代求解得到了S 1流面流场分布、叶片表面相对速度和压力系数分布、S 2流面轴面速度分布等规律, 为实际工程中高比转速混流泵的正反问 收稿日期:2007-01-11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ZZ02-03-01-02 作者简介:林恺(1982— , 男(汉 , 福建, 硕士研究生。 [3][1-2] Flow comput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high specific speed mixed -flow pumps LIN Kai 1, CAO Shu liang 1, ZH U Baosh an 1, LU Li 2(1. Key Laboratory for River Dynamics and H ydraulic Engineering , Department of Thermal Engineering , T s inghua University , Beij ing 100084, China ; 2. Hydraulic Machinery Department , China Ins 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 earch ,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T he flow in high specific s peed m ixed-flow pumps was an alyzed us ing an analytical meth od based on th e tw o families of stream line surfaces theory (S 1and S 2streamline surfaces . T he meth od us es an iterative solution of the inverse method and an

文档评论(0)

9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