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RC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 RC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1 概述;梁板结构;;3.1.3 截面形式和钢筋布置;弯起筋;3.2 试验研究分析;3.2.1 RC梁的受力分析;试验RC梁的内力;试验采用逐级加荷的方式:
每加一级荷载,停几分钟;
读数稳定后读取支座及跨中百分表读数;
用电阻应变仪采集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
观察记录裂缝的出现及开展;
继续施加下一级荷载直至构件受弯破坏。;;3.2.2 适筋RC梁正截面受弯破坏全过程;;3.2.2 适筋RC梁正截面受弯破坏全过程;3.2.2 适筋RC梁正截面受弯破坏全过程;受力阶段主要特点;;超筋破坏
ρ比较大时,梁发生超筋破坏。
破坏特征:
受拉钢筋还未屈服时受压区混凝土已经被压碎;
截面破坏时无明显预兆——脆性破坏;
混凝土被压碎,但钢筋不能被充分利用。
故在实际工程的设计中应予避免。
防止措施:
通过限制最大配筋率ρmax或限制受压区高度。;少筋破坏
ρ比较小时,梁发生少筋破坏。
破坏特征:
受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在裂缝截面处钢筋很快屈服,甚至进入强化阶段,而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变还没有达到极限压应变。
出现第一条裂缝后很快破坏,呈现出“脆性破坏”的特征。
承载力低,且不能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故在实际工程的设计中应予避免。
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梁的最小配筋率ρmin。 ;适筋破坏
ρ比较适中时,梁发生适筋破坏。
破坏特征:
受拉钢筋首先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再被压碎,截面即告破坏;
破坏前带有明显的破坏预兆——延性破坏;
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都能被充分利用。
故在实际工程的设计中,一般都要设计为适筋梁。
实现措施:通过计算来防止梁发生适筋破坏。 ;超筋破坏(受压破坏)
受压区混凝土先压碎,钢筋不屈服;
破坏前没有明显预兆,为“脆性破坏”;
钢筋的抗拉强度没有被充分利用。
少筋破坏(受拉破坏)
构件一裂就坏;
无征兆,为“脆性破坏”;
未能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适筋破坏(平衡破坏)
受拉钢筋先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后压坏;
破坏前有明显预兆:裂缝、变形急剧发展,为“塑性破坏”;
钢筋???凝土的强度均被充分利用.;I;基本假定;
等效矩形应力图形;
计算简图;
基本计算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公式应用;
构造要求。; 对RC受弯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为简化计算,通常引入四个基本假定:;平截面假定:;?s;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不考虑受拉区混凝土的作用:;引入四个基本假定,截面的受力图简化为:;?sAs;?sAs;?sAs;?1 fc;3.3.4 基本公式及其适用条件;;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受压区高度;;
;相对受压区高度ξ与配筋率ρ的关系;;基本公式的系数表示法;适筋梁与少筋梁的界限:最小配筋率ρmin;我国《规范》规定: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其一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和0.45ft/fy中的较大值;
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防止超筋破坏:;RC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包括两类:;已知:弯矩设计值M
求:b, h(h0)、fy、fc及配筋As。
未知数:受压区高度x、As。
基本公式:两个;构件种类;矩形截面h/b=2.0-3.5,T形截面h/b=2.5-4.0
一般取 h= 250、300、350、……750、800、900、1000mm等尺寸。800mm以下的级差为50mm,以上的为100mm。
一般取b=120、150、180、200、250、300,350mm等;M,b,h,fc,ft; 受力钢筋:
梁板:HRB500、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
选用高强度钢筋可以节省钢筋用量,并减少配筋,方便施工。
混凝土:
不应低于C20;
一般梁板采用C25~C35级混凝土;
配HRB400、RRB400级筋以及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不低于C20;
大跨及预应力构件优先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以减少自重。;截面的设计(已知b、h0、fy、fc、 M ,求As );fyAs;[例3-1];解:
1、截面尺寸
由于板厚未知时,板的计算跨度l0不能确定,当然也不能由l0定板厚,先近似按板的几何跨度确定板厚,构件高度与跨度的关系见表3-4,P50: ;(1) 计算跨度l0
单跨板的l0可按有关规定等于板的净跨加板的厚度。有:
l0=l n+h=(2500-120×2)+80=2340mm
(2)荷载设计值
恒载标准值gk:水磨石地面0.03×22×1=0.66kN/m
RC板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24)新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精品课件.pptx VIP
- 生活饮用水净化与消毒课件.pptx VIP
-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3007-2014).pptx VIP
- 2.1.1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课件)(共16张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内嵌视频+音频).pptx VIP
- 雨课堂学堂在线《跨文化交际英语(北京理工)》学堂云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人教版新课程标准).pdf VIP
- 北京理工大学.ppt VIP
- 2025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2.1.2种子植物第二课时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课件(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噪声污染及防治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