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培训教学.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端坐位 床头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70°~80°,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桌,桌上放一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病人背部放置一软枕。同时,膝下支架抬高15°~20°以防身体下滑 适用范围: 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病人等 (六)头低足高位 病人仰卧,枕横立 于床头。床尾用支 托物垫高15~30cm 适用范围: 1.肺部分泌物引流 2.十二指肠引流 3.妊娠时胎膜早破。 4.下肢骨折牵引 床头垫高15~30cm 或根据病情而定, 枕横立于床尾, 以防足部触及床尾 栏杆。如使用电动 床可调节整个床面 向床尾倾斜。 (七)头高足低位 适用范围: 1.颅脑损伤 2.颈椎骨折的病人作颅骨牵引 安置方法:病人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 (八)膝胸卧位 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相应的治疗。 2.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 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安置方法: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 放于支腿架上,支腿架上放软垫,臀部齐台 边,两手放在身体两侧或胸前 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 2.产妇分娩。 (九)截石位 课后小结 1.休克病人应采取何种卧位?如何安置? 2.阐述半坐卧位及端坐卧位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协助病人更换卧位 一、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二、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 【目的】 1.协助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变换姿势,增进舒适。 2.预防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等。 3.满足治疗、护理的需要,如背部皮肤护理、肌内注射等。 (一)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评估】 1.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躯体、四肢活动能力,局部皮肤受压情况等。 2.病人的伤口及引流情况,有无骨折牵引等。 3.病人及其家属对更换卧位的操作方法及作用的了解程度和配合能力等。 (一)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计划 了解更换卧位的目的、过程及配合要点,愿意配合 病人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根据病情准备好枕头、床档等物品 整洁,安静,室温适宜,光线充足,必要时进行遮挡 (一)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实施 洗手记录 检查安置 协助翻身 安置病人 核对解释 安置导管 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的注意事项 1.护士应注意节力原则。如翻身时,尽量让病人靠近护士,动作轻稳、协调一致。 2.移动病人时应将病人身体稍抬起,再行翻身。不可拖拉,以免擦伤皮肤。 3.翻身时注意为病人保暖并防止坠床。 4.根据病情及皮肤受压部位情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如发现病人皮肤红肿或破溃,应及时变换卧位并且增加翻身次数,同时做好记录。 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的注意事项 5.为各种特殊情况的病人翻身时应注意: (1)若病人身上置有多种导管及输液装置时,翻身前应先将导管安置妥当,翻身后,检查并保持各导管通畅。 (2)为手术后病人翻身时,翻身前先检查敷料是否脱落或潮湿,必要时先换药再翻身。 (3)颅脑手术后的病人,一般只能采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翻身时动作不能过于剧烈,以免引起脑疝,压迫脑干,导致病人突然死亡。 (4)颈椎骨折、颅骨牵引等病人采用轴线翻身法,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 (5)石膏固定或伤口较大的病人,翻身后应将患处放于适当位置,防止受压。 【目的】 协助滑向床尾而自己不能移动的病人移向床头,恢复安 全而舒适的卧位。 (二)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 【评估】 (1)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躯体、四肢活动能 力,局部皮肤受压情况等。 (2)病人的伤口及引流情况,有无骨折牵引等。 (3)病人的合作程度。 (二)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计划 明确操作目的,了解操作过程,能配合操作 病人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 ,戴口罩 视情况准备软枕 整洁、安静,室温适宜,光线充足,必要时进行遮挡 (二)协助病人移向床头——实施 核对解释 安置导管 协助移位 整理洗手 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的注意事项 1.移动病人时应将病人抬离床面,不可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 2.两人协助移向床头时动作应一致,协调平稳。 3.移动病人时应将枕头横立于床头以保护头部,避免撞伤。 4.如病人身上有各种导管,移动前应安置妥当,移动后检查是否脱落、移位、扭曲等,以保持通畅。 课后小结 叙述协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保护具的种类及应用 一、保护具的种类 二、保护具的应用 一、保护具的种类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