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传播性疾病及其预防和控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输血传播性疾病及其预防和控制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循善教学内容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概述主要输血传播性疾病输血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教学目的掌握输血传播性HIV感染/艾滋病掌握输血传播性病毒性肝炎掌握输血传播性梅毒熟悉输血传播性疟疾熟悉输血传播性HTLV-Ⅰ/Ⅱ感染了解其它新发现的输血传播病原微生物了解输血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原则 输血传播性疾病及其预防和控制 第一节 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概述第二节 输血传播的HIV感染/艾滋病第三节 输血传播性病毒性肝炎第四节 输血传播性HTLV-Ⅰ/Ⅱ感染 第五节 输血传播性梅毒第六节 输血传播性疟疾 第七节 输血传播性西尼罗河病毒感染 第八节 输血传播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一节 输血传播性疾病概述一、定义 输血传播性疾病(Transfusion Transmitted Infections )在一些国内著作和文章中曾有许多不同名称,例如输血相关传染病、输血传染病等。一直到2001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WS/T 203-2001中才得以确定。 输血传播性疾病是指受血者通过输入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而引起的传染病。 如果只是病原体存在于体内,而受血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这种状态称为输血传播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受血者此时为无症状病原微生物携带者。如果出现明显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并有明显组织和脏器的病理学改变,就称为输血传播性疾病。 广义上讲,输血传播性疾病,应包含输血传播性疾病和无症状感染。 二、输血传播性疾病种类与相关病原微生物 主要的输血传播性疾病与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名称 英文或英文缩写 引起的输血传播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HDV丁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1型/2型病毒HIV-1/2艾滋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Ⅰ/ Ⅱ成人T淋巴瘤/T细胞白血病ALT)(Ⅰ和Ⅱ型 ) 热带痉挛性下肢瘫(TSP) HTLV相关脊髓病(HAM)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脑炎 脊髓炎巨细胞病毒CMV巨细胞病毒感染Epstein-Barr病毒EBV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感染人类微小病毒B19 HPVB19再障贫血危象,传染性红斑,胎儿肝病疟原虫Malaria疟疾梅毒螺旋体Syphilis梅毒阮病毒Prion Protein变异克雅氏病(vCJC) 输血传播性疾病及其预防和控制 第一节 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概述 第二节 输血传播的HIV感染/艾滋病第三节 输血传播性病毒性肝炎第四节 输血传播性HTLV-Ⅰ/Ⅱ感染 第五节 输血传播性梅毒 第六节 输血传播性疟疾 第七节 输血传播性西尼罗河病毒感染 第八节 输血传播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二节 输血传播的HIV感染/艾滋病 一、HIV生物学特性二、HIV传播途径三、HIV感染机制四、HIV感染/ADIS流行情况五、HIV感染/AIDS临床表现六、HIV感染后血清学变化七、HIV感染/AIDS的实验室诊断 八、HIV感染/AIDS的预防九、输血与HIV感染/AIDS的关系一、HIV生物学特性带包膜的RNA反转录病毒,反转录病毒科慢性毒属。HIV-1(型):球形,单股正链RNA 病毒。12个亚型:M(A,B,C,D,E.F,G,H,I,J) 、 O、NHIV-2(型):若干亚型热敏感(56℃30分,100 ℃ 20分灭活);高温 蒸汽 煮沸均可杀灭化学药品敏感(含氯石灰,戊二醛,甲醛,次氯酸钠,70%酒精)血浆可以用有机溶剂/清洁剂(S/D)灭活。对紫外线不敏感HIV的发现 This is a picture of HIV co-discoverer Dr. Robert Gallo. On April 23rd 1984, the United States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Secretary Margaret Heckler announced that Dr. Robert Gallo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had isolated the virus which caused AIDS, that it was named HTLV-III, and that there would soon be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test for the virus. The same day paten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