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报任安书司马迁(一)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四)、第四部分(第7-8段)1.指出红色字的古今异义。 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2.指出红色字实词的意义。 重为乡党所笑 以通其狂惑 书不能悉意3.指出红色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且负下未易居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以污辱先人 虽累百世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故且从俗浮沉 以通其狂惑 然后是非乃定4.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下流多谤议 重为乡党所笑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十、文言背诵 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3.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名家评《史记》 孙执升: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作《史记》一腔抑郁,发之此书。识得此书,便识得一部《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评注《昭明文选》) 孙月峰:粗粗卤卤,任意写去,而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且峭句险字,往往不乏,读之但觉其奇肆,而不得其构造锻炼处,古圣贤规矩准绳文字,至此一大变,卓为百代伟作。 又曰:凡文字贵净贵炼,此文全不练不净;《中庸》称“有余”“不敢尽”,此则既“无余”矣,犹哓哓不已,于文字宜不为佳,然风神横溢,读者多服其跌宕不群,反觉练净者之为琐小。(评注《昭明文选》) 夫迁以救李陵得罪,迁但欲护陵耳,非有沮贰师意也。帝怒其欲沮贰师而为陵游说,则迁罪更不容诛。以武帝用法之严,而吏傅帝意以置迁于法,迁之死尚得免乎?……迁惜《史记》未成,请减死一等就刑,以继父谈所为史;帝亦惜其才而不忍致诛,然则迁之下蚕室,出于自请无疑也。(清·赵铭《琴鹤山房遗稿》卷五) 迁著书最大目的乃在发表司马氏一家之言,与荀子著《荀子》、董生著《春秋繁露》性质正同,不过其一家之言,乃借史的形式以发表之耳,故仅以近代史和观念读《史记》非能知《史记》者也。(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评价最高的是孙月峰,评价最著名的是鲁迅)
你可知道,仁人志士应当是正义的化身,追求着如松如竹般的气节,也会留下传扬千古的美名。而饱读诗书的你,不会不知道这样朴素的道理;可你偏要顶着可能留下“不肖之人”的骂名的头衔,甘愿接受瞬间一剐而失去“人的尊严”。这样的苟延残喘,隐忍受辱活着,不知你的勇气从哪里来的?也许只为信笔写史,就不顾俗人之言了;也许你那清澈的眸子早已看到了千年后的太阳光芒;也许你那深邃的思想中也早已明白“活着就好”的道理。在这样艰深的岁月中,你已凝固了一座伟岸的丰碑,也不知多少人在为你唱着一首首不老的歌。 太史公,安好! (温逸林)
问3:“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作者为何这样说? 再明心志,表明忍辱负重是为了著书,想以著书来洗清耻辱。 问4:请概括这部分内容。 说明著成《史记》,可偿“前辱之责”。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蒲松龄吟咏司马迁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