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沫若于1929年评价顾氏的“层累说”“的确是个卓识”,“他的识见委实是有先见之明”。(《禹的问题》。) 1957年,徐旭生评价说,“古史辨派”的治学方法虽存在有问题,但是取得的成绩很大。“最大的功绩就是把古史中最高的权威,《尚书》中的《尧典》、《皋陶谟》、《禹贡》三篇的写定归还在春秋和战国的时候。……由于疑古学派(广义的)历史工作人及考古工作人双方的努力,才能把传说时代和狭义历史时代分开。”(注:徐旭生: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增订本)第22页。) 自从顾颉刚发起古史大讨论以后,再也没有人糊里糊涂地将“盘古氏,开天地”的传说作出真实的历史讲起,启发人们审慎地将传说材料进行抉择,结合考古发现,仔细地考辨其中的“史影”,从而逐步地“重建”科学的古史体系,这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一项重要成果。 由于臆造的旧史体系,是与一千多年来束缚人们头脑的封建“道统”相一致的,因此,古史辨伪工作就具有扫荡长期毒害人们思想、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的意义,与“五四”运动反封建的伟大潮流相一致。尹达先生对此有中肯的评论,他说,顾先生“继承了今文学派的传统,吸收了实验主义的方法,大胆怀疑古文经书,从而发展为怀疑传统的古史,否定了这些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这一来就具有反封建的重大意义。”(注:见杨向奎《论“古史辨派”》“后记”, 《中华学术论文集》 。) 殷墟发掘与甲骨文研究 殷墟为殷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 发现于 20世纪初,1928年开始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面积约二十四平方公里。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商以此为都(约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共经八代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 1899年,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契刻文字,后经罗振玉、王国维等考证、调查,确认为商代甲骨,出土于安阳小屯村。1928年10月,董作宾主持了试掘。同年12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负责殷墟的发掘工作,先后主持工作的有董作宾、李济、梁思永、郭宝钧等。自1928年10月至1937年 6月,共发掘十五次。发掘大墓十一座、方坑一个、小型墓和祭祀坑一千二百多座,以及大量建筑基址,出土刻字甲骨近两万片和大量陶器、铜器、玉器等。 中研院史语所开始计划挖掘安阳殷墟甲骨,始于民国十七年(1928),该年4月,史语所于广州中山大学成立筹备处。7月,代理所长傅斯年指派通信员董作宾赴安阳调查甲骨出土情形,十月由董作宾主持安阳小屯试掘,此为第一次的殷墟发掘。 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胡适评价傅斯年:“他的感情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 台大“傅钟” 傅钟启用后成为台大的象征,每节上下课会钟响二十一声,因傅斯年曾说过:“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时,剩下三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发掘殷墟的构想 傅斯年在《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中曾说到是因为安阳殷墟自出土甲骨文以来,经罗氏收购及私自挖掘所得之龟甲,皆查无下落。 “夫殷人卜辞藏地下者,宁有几许?经一度之非科学搜罗,即减损一部之储积,且因搜求字骨,毁弃他器,紊乱地下情形,学术之损失尤大。而吾国之官厅及学者竟熟视无睹……近代的考古学更有其他重大之问题,不专注于文字彝器之端。就殷墟论,吾等已确知其年代,同时并知其他铜器石器兼出,年来国内发掘古代方地每不能确定年代……如将此年大确知之墟中所出器物,为之审定,则其他陶片杂器,可以比较而得其先后,是殷墟知识不啻为其他古墟作度量也。又如商周生活状态,须先知其居室;商民族之人类学的意义,须先知其骨骼。兽骨何种,葬式何类。陶片与其他古代文化区有何关系,此皆前人所忽略,而为近代欧洲治史学古学者之重要问题。故吾人虽知河南省内弃置三十年从不过问之殷墟已有更无遗留之号,仍颇思一察其实在情形。 董作宾 董作宾(1895~1963),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河南省温县人。原名作仁,字彦堂,号平庐。 董作宾集甲骨文诗轴 我昔少年日 为乐不知秋自作秦淮[宾](客) 初为吴越游 白衣千万乘 花下一渔舟 纵为十日饮 [宾](客)去室幽幽 第三节 研究古文字学的意义 1.与考古学的关系 考古工作者往往是新出土的古文字资料的直接获得者。一处墓葬或遗址,如果有古文字资料出土,常常可以解决年代、器主等关键问题。一个田野考古工作者具有古文字知识,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