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壳的定向 具横槽者,通常横槽位于前背部至中部,开口向背方。 七、壳的定向 结合带、辐射毛细管及内板,通常前端较后端发育. 七、壳的定向 两端尖翘的菱形壳,前端较钝。 七、壳的定向 边缘齿状突起往往在前端发育,两端发育者以前端最发育。 七、壳的定向 背视,壳的中后部厚度大。 七、壳的定向 通常腹边缘超覆显著。 七、壳的定向 某些属种在腹部加宽呈腹平面。 背视主要为各种凸度的透镜状及椭圆形等。 端视多为椭圆形和三角形。 多数介形虫两瓣壳不等大。两壳不等大者,较大壳瓣常以边缘叠覆于较小壳上,称超覆或叠覆(overlap)。 如左壳边缘叠覆于右壳称左超覆,反之,称右超覆。有的属种在同一个体上兼有两种超覆。 超覆发育程度因属种而不同,通常多存在于腹边缘和前、后两端,有的沿周缘具超覆。 突起部分称瘤(10be),在壳内面反映为凹坑。 低陷部分称槽(sulcus),位于上述瘤之间,在壳内呈隆起状,通常中槽最发育,在壳内面为闭壳肌附着处。 壳面上圆形或近圆形的凹槽称凹坑(pit),如果仅有一个且位于壳中部,称中凹坑。 壳面的长形隆起称隆脊(keel),平行于壳缘分布的称围脊,呈“U”形者称马蹄形脊。 壳面分布的许多细小突起可称小刺。 尖锥状突起称刺,或中空或实心。根据刺的位置可有背刺、尾刺、端刺等,有些属种靠近腹侧具腹刺、多向侧伸,刺尖指向后方,称翼形刺。 壳面上平行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纹、线状壳饰称细纹、细脊。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纹饰称网(格)状,规则者又称蜂窝状。 壳面密布的小坑称斑点。 壳边缘部分(自由边缘)具带状边缘纹饰称镶边。 位于前背部的圆形小结节或小坑称眼痕。 在前腹部具钩状突起称喙(喙状突起),喙后的缺口称凹痕。 沿自由边缘发育一条向腹面转折的宽边,称缘膜(velum),从侧面向腹面转折处一般成直角,称缘膜脊(velum ridge)。 双形现象(dimorphism):同一种的雌、雄不同壳体的形态特征往往存在着显著差别,不仅表现在软体形态与功能、壳体大小、形状和纹饰上,还表现在内部构造细节上。 四、肌痕 两壳关闭通常借助于附着在壳内侧中部的横向闭壳肌(adductor muscles),闭壳肌常在化石中保存有痕迹。 位于闭壳肌痕的前方,还见有两个大颚肌痕。 颚前肌痕、背部肌痕等。 闭壳肌痕和大颚肌痕的数目及排列是介形虫较高等级的分类依据。 五、铰 合 铰合构造位于壳内侧近背部边缘。其类型多种多样,由齿、齿窝、脊,槽等铰合成分组成。 无齿型(adont)铰合 也称未分化铰合或单节铰合,通常只是沿较大壳的背部边缘具一条细槽.在较小壳上具相应的脊。 半分化型(merodont)铰合 也称三节铰合,由前,中、后三部分铰合成分组成.前、后节为齿或齿窝,中节为脊或槽. 根据前、中、后三节铰合成分发育特征又可细分为冠齿型、对分齿型、半分齿型、古分齿型等。 如果在同一壳上完全为凸起成分(齿,脊)或完全为凹入成分者,称同成分铰合:如果同—壳上同时具凸起和凹入两种成分,称异成分铰合。 双齿型(amphidont)铰合 也称四节铰合,由半分化型铰合发展而来,其中节进一步分化为前中节和后中节,前者较短,为齿或齿窝,后者为脊或槽。 根据铰合成分特征又细分为原齿型、瓣齿型、副双齿型,半双齿型、全双齿型、裂齿型等。 六、边缘构造 当向壳内侧观察时,可见钙化壁与外壳层结合的边缘及与外壳层结合或分离的内缘。 钙化壁与外壳层分离者,它们之间的空间称前厅(vestibulum) 钙化壁与外壳层相结合的最里边的界线称 结合线(tine of t concrescence), 结合线与外边缘之间的范围称结合带(marginal zone) 结合带因毛细管延长方向大致与壳壁平行,呈辐射状分布,称辐射毛细管(radial pore canal)。 七、壳的定向 铰合构造位于内侧背边缘,通常前端的铰合成分最发育。 七、壳的定向 闭壳肌痕位于壳中央或稍偏向前方,大颚肌痕位于闭壳肌痕的前方。 七、壳的定向 具眼点者,眼点位于前背部。 七、壳的定向 瘤石介类雌性个体的孵育囊位于前腹部。 七、壳的定向 喙状、冠状突起位于前腹部或前部,凹痕位于喙之后。 七、壳的定向 尾突位于后端。 七、壳的定向 腹部翼形刺末端通常指向后端。 第七章 介形虫(Ostracods) 7.1 概述 7.2 现代介形虫 7.3 介形虫的壳 7.4 介形虫的系统分类 7.5 介形虫的地史分布 7.6 介形虫的生态 7.1 概述 一、一般特征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介形虫亚纲; 个体微小,壳长一般在0.5-1.5mm左右; 软体被包在两瓣壳内,两壳在背部铰合,壳面光滑或具各种纹饰,但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威 HS 7X系列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PPT.ppt VIP
- “电—能—碳”模型构建与碳排放预测:以江苏为例进行实证分析.docx VIP
- 《合同风险防控要点》课件.ppt VIP
- 【山东省】DB37T 3366-2018 涉路工程技术规范(高清).pdf VIP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测试题.pdf VIP
- 18DX009 数据中心工程设计与安装.docx VIP
- 10KV配电系统的电流互感器2CT、3CT的比较.pdf VIP
- GB50790-2013(2019年版):±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2019年版).pdf VIP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8章 回归分析.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