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知识点总结.docVIP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知识点总结.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腊八粥 一、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4岁投身行伍,22岁开始文学创作。曾先后在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著有小说《长河》《边城》,研究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二、解词语 沸腾|①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例句:水壶里的水沸腾了。②形容情绪高涨。例句:听了战斗英雄的报告,同学们个个热血沸腾。③形容喧嚣嘈杂。例句:听到这个喜讯后,人群沸腾起来。 搅和|①混合;掺杂。例句:他担心和喜悦的心情搅和在了一起。②扰乱。例句:这件事情让他们一搅和,全乱套了。 松劲|降低紧张用力的程度。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例句:妈妈一边嘟囔一边帮助我整理房间。 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瘀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本文指饭豆在烹煮下个头变大。 三、近义词 合拢—聚拢 叹气—叹息 预备—准备 搅和—搅拌 资格—资历 猜想—猜测 惊异—惊讶 有声无力—精疲力竭 四、反义词 沸腾—沉寂 整齐—杂乱 浓稠—稀薄 反抗—屈服 清楚—模糊 五、词语搭配 (大碗大碗)地装着 (预备)整齐 (有声无力)的叹气 (松劲)的话 六、词语拓展 含反义词的四字词语:有声无力 大街小巷 东奔西走 苦尽甘来 古往今来 深入浅出 大惊小怪来龙去脉 厚此薄彼 AABB式词语:糊糊涂涂 兢兢业业 唯唯诺诺林林总总 轰轰烈烈 形形色色 七、文本解读 1.作者是怎样表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这样以点带面来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这句话统领下文,概括说明了八儿的心理状态,同时设下了悬念:因何事而喜呢?下面的内容就是围绕八儿“喜得快要发疯”来写的。 3.第⑨~⑩自然段的对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八儿的什么形象? 为了能多吃几碗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得寸进尺”。这段对话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表现了八儿天真、可爱、聪明、体贴的孩童形象,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4.对八儿亲见腊八粥的描写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既写出了八儿对锅内情形的仔细观察,也写出了儿童丰富而天真的想象力。 5.这篇文章在写等粥部分时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等粥部分是以八儿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为线索的。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对腊八粥充满美好想象,最后到亲眼看见腊八粥时的惊讶,这一系列心理变化构成了等粥部分的线索。 6.想一想,作者在写“喝粥”和“等粥”时有什么不同? 作者通过对八儿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详细介绍了八儿“等粥”的过程;而对于“喝粥”的过程,则采用了略写的形式。这样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八、难点探究 纵观全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读后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重点对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进行叙述,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八儿母子之间的和睦与温馨。喝粥部分虽然写得简略,但从只言片语中,如“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顿粥吃得那样舒坦,那样温馨。 九、结构图示 十、主题归纳 主题:本文主要围绕八儿等待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母亲的对话描写充分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盼,以及喝粥时的满足。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八儿与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感悟:一碗浓浓的腊八粥,喝到嘴里,甜甜的、腻腻的。这种滋味也正是人们心目中美好生活的滋味。一碗腊八粥,充满了家的味道,飘散着对幸福的渴望。 十一、教材习题答案 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点拨: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渴盼,以及八儿和母亲之间的温暖亲情。因此,朗读时要抓住对八儿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的描写,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课文详写了等粥部分,略写了喝粥部分。重点通过对八儿等粥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渴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喝粥的部分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读者感受到腊八粥带给人们的幸福和满足。作者就这样,一主一次,层次分明地把传统食物——腊八粥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呈现了出来。 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