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及头颈解剖.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头颈部正常应用解剖 头颈部结构复杂,肌肉多、筋膜发达、间隙多,多种肿瘤常会累及颈部淋巴结,因此掌握头颈部正常解剖尤为重要。 (一)鼻咽和咽旁间隙 鼻咽腔位于口咽腔的上方,其前壁是后鼻孔;下界是软腭的上缘;顶壁位于蝶骨体、枕骨斜坡的下方和第一、二颈椎的椎体前缘;双侧咽侧壁的外侧为咽旁间隙,侧、后壁交界处较宽形成侧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侧隐窝的前方稍圆隆突出的是咽鼓管圆枕[见图1-3],咽鼓管圆枕与咽侧壁之间的凹陷为咽鼓管开口。鼻咽腔为上缩肌所包绕,其表面表衬着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细胞。 在鼻咽上部两侧均有对称的咽筋膜。包括位于鼻咽粘膜下的咽颅底筋膜,居内侧;和居外侧的颊咽筋膜。咽颅底筋膜在颅底外面的走行是以枕骨基底部的咽结节为起点,经颞骨岩部抵颈内动脉前方,然后呈锐角转向内侧,越过咽鼓管及其附着的肌肉,经岩蝶裂抵达颅底翼内、外板之间的舟状窝,并同时向上与破裂孔相连。颊咽筋膜的走行是从咽上缩肌上缘向上延伸,其内层至咽鼓管软骨部,外层越过腭帆张肌的表面至颅底舟状窝与咽颅底筋膜汇合。 咽旁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见图4]。前界为颊咽肌缝,外侧为覆盖翼内肌、腮腺的深面及下颌骨的颈筋膜浅层为界,为一圆锥形间隙,锥底向上至颅底,尖端向下至舌骨。咽旁间隙以茎突和茎突咽肌、茎突舌肌为界又可分为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茎突前间隙较小,内有颈外动脉和静脉丛通过,内侧与扁桃体窝相邻,外侧与翼内肌紧密相贴。茎突后间隙内有颈动脉鞘及第IX、X、XI、XII颅神经和交感神经干通过。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包绕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形成的筋膜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 咽后间隙是一潜在间隙,位于鼻咽颅底筋膜与椎前肌肉之间。 (二)鼻和鼻窦 鼻腔前至鼻内孔,后经鼻后孔与鼻咽腔相通。鼻腔顶壁由鼻骨、额骨、筛骨、蝶骨组成,由筛板与前颅窝相隔。鼻腔内侧壁是鼻中隔。鼻腔外侧壁有3-4个鼻甲,分别为下、中、上和最上鼻甲。在相应鼻甲的下方有3-4个鼻道,分别为下鼻道、中鼻道、上鼻道和最上鼻道。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内。 额窦,由四个壁构成。前壁为额骨鳞部外板,最坚厚,含有骨髓,故慢性额窦炎、外伤后感染、手术后易发生骨髓炎。后壁为额骨内板,与颅前窝相邻。下壁为眶上壁,其内侧相当于筛窦前小房的顶。此壁最薄,额窦炎时引起的眶壁骨膜下脓肿多发生于此,急性额窦炎时此处压痛点最明显,额窦囊肿破坏此壁可使眼球向外下移位,施行额窦手术时,常选此处作为入路。内壁是分隔两侧额窦的骨性中隔,上部常偏曲,下部垂直常位于中线。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分六个壁。筛房外侧壁(纸板),壁薄如纸,构成眶内壁的主要骨板。纸板呈长方形,前接泪骨,后接蝶骨,上接额骨眶板,下接上颌骨眶壁。筛窦内侧壁,为鼻腔外侧壁一部分,附有上、中鼻甲。顶壁,为额骨眶板内侧部,是颅前窝底的一部分。下壁,为筛泡,位于中鼻道,与上颌窦的内上角相连。前壁,与上颌骨额突,额窦相连。后壁,为后组筛窦的壁,可达蝶窦前壁外侧部,外上方为视神经。筛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由蝶窦中隔分为左右两个,两侧多不对称,大小形态极不规则,中隔常偏曲,窦腔越大,骨壁越薄。大的蝶窦腔常将垂体包在窦内,或窦腔延伸入枕骨底部、蝶骨大翼毗邻的骨管如视神经管、颈内动脉管。 上颌窦是副鼻窦中最大的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分五个壁。前壁,中央最薄,略凹陷处为尖牙窝,其上有眶下孔。后壁,一般呈S形,其后外部与颞下窝及翼腭窝相毗邻,上颌窦肿瘤破坏此壁侵及翼内肌引起张口困难。上壁,为眶的下壁,其中有由后向前的眶下管,内有眶下神经、血管由此至眶下孔,上颌窦疾患可波及此神经,导致其分布区域疼痛。同时眶内疾患与窦内疾患可互相影响,多见于肿瘤、囊肿、外伤。下壁,是各壁最厚处,与上颌尖牙、磨牙关系密切,有时牙根感染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内壁,为鼻腔外侧壁,后上方有窦口通入中鼻道,CT片上开口的的半月切迹的最大直径为12mm,不要误认为骨质破坏。此壁下部以下鼻甲附着处之下为最薄,多从此作上颌窦穿刺[1]。 颞下窝,位于颅底下,以颧弓和蝶骨大翼上的颞下嵴为界,以上为颞窝,以下为颞下窝。颞下窝的上界是颅底;前界是上颌窦后壁,翼腭窝和翼内、外板;后界为颈鞘和茎突;外界为下颌支、下颌小头,冠状突和颞肌;内界是鼻腔和鼻咽部。 翼腭窝,为锥形间隙,上部较宽,下部渐狭窄,位于上颌骨、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是颞下窝向前向内的延伸。前界是上颌窦的后壁,后界是翼突,内界是腭骨上的蝶腭孔,与鼻腔相通。翼腭窝交通广泛,内含蝶腭神经节、翼腭动脉、上颌神经。肿瘤侵犯翼腭窝不仅累及窝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而且比较容易侵犯邻近和远隔的重要器官。向前经眶下裂入眶。向后经翼管达破裂孔。向后外经圆孔至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达鼻腔。向外经翼上颌裂入颞下窝。向下经腭大管、腭小管入口腔 [1,2]。 (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p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013115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