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斑块的功能 斑块在景观中主要有3种功能: (1)栖息地:斑块是景观的基本单元,每一个斑块作为最基本的生态系统,为某种生物种群提供适宜的生境。成为该种群的栖息地。 (2)源:在某一斑块上栖息、繁衍的物种,种群数量增大,呈现出”源”的特征,生物流向外扩散。(蛙塘---外出觅食) (3) 汇:某一斑块具有适宜的生境。景观中的生物流就能向该处汇聚。大片农地中的小块林地有挡风遮雨的功效,吸引农夫休息。 一般来说,长宽比至少在10—20以上的斑块,且分割景观,又为斑块相连的可认为是廊道。 (二) 廊 道 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1、廊道的起源 廊道按起源可分为: 干扰廊道、残余廊道、环境资源廊道、种植廊道 2、廊道的分类 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廊道的形成原因分: 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 按廊道的功能分: 输水廊道、物流廊道、防御廊道(城墙)、信息廊道、能流廊道。 (1)线状廊道 廊道是一条很窄的带,植被类型基本上是边缘占优势。 一般有7种:道路、铁路、堤堰、沟渠、输电线、草本或灌木带、树篱 (2)带状廊道 廊道是一条很窄的带,其宽度是可以造成一个内部环境,含有内部种,每个侧面都存在边缘效应。 按廊道的宽度分: 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 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景观 1. 景观的美学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景观:景色、景致、风景、景象……视觉上与“风景”同义。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画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对象。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2. 景观的地理学概念 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景观的概念接近于生态系统或生物地理群落等术语。 3. 景观的生态学概念 景观生态学创始人特罗尔将景观定义为将地圈、生物圈和智能圈的人类建筑和制造物综合在一起的,供人类生存的总体可见实体。 福曼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二)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对象,研究其结构、功能及变化的生态学科。 1. 概念 景观结构 景观功能 景观动态 景观规划与管理 2. 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 二、景观生态学中常用基本术语及定义 1. 结构:即空间单元的特殊配置,通常与空间结构或斑块结构同义。 2. 连接度:一个景观内一种生境或覆盖类型的空间连续性。 3. 廊道:指与其两侧相邻区域有差异的相对呈狭长形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 4. 边缘:指一个生态系统或覆盖类型的周边部分,其内部的环境条件可能与该生态系统的内部区域有一定差异。 5. 破碎化:一个生境或覆盖类型破碎为更小的、不相连的小块。 6. 异质性:包含不同景观要素的性质或状态。 7. 基质(本底):在景观中的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盖率 和高连接度。 8. 斑块(嵌块体):在性质或外貌上不同于周围单元的块状区域。 9. 尺度: 对象或过程的时空维度,具有粒度和幅度的特征。 (一)斑块 起源与类型(起源原因、特点) 1、干扰斑块 原因:由于局部干扰而产生的。采伐后的森林,草原烧荒,地表煤矿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格局显著偏离其常态的事件。 按照起源和类型,可将斑块分为四类: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举例:风、火、冰雹、山崩、虫害等。 特点:容易恢复 斑块特点是: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森林景观受到干扰后,有的种个体数量发生很大变化,有的消失了,有的入侵了……,这一切决定于各种物种对于干扰的抵御能力和干扰后复生的能力。 由于干旱缺水,物种消失……。一旦有了充足的水源,物种会迅速恢复…… 原 因: 由于周围的土地受到干扰形成。它的成因和干扰斑块相同,都是天然或人为造成,不过地位不同。 举 例: 火灾大火过后残留的一 片森林、大水淹没大片农田,只有高处的幸免。 干扰消失后,在自然界同化的作用下,很快融合在基质中。 2、残存斑块 一个残存斑块,如火烧迹地,尽管在外表上与干扰前的森林类似,实质上是不一样的。最起码生物种的活动范围小了,食物种类少了…… 因为在演化的过程中,有些物种在干扰中淘汰掉了(本底—基质)。这些种的重新进居取决于很远的种源,因而恢复很慢。 由此看来,甚至当本底和残余斑块融合在一起时,由它会合在一起的生态系统,物种仍比原来的生态系统贫乏些。 残存斑块的特点 原因: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 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引起。 例如:长白山植物垂直分布、森林中的沼泽、沙漠中绿洲。 月牙泉(沙漠第一泉) 3、环境资源斑块 如沙漠中的绿洲就是土壤内水分分布不均匀的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