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 《战国策》 澄迈县老城中学 张琴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常识。 2、翻译课文,掌握课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子。 3、掌握设喻说理,找出课文中邹忌通过设喻说理所揭示的道理。 4、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以及古代明君善于听从别人建议的博大胸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中的实词和虚词 人物形象分析 难点:设喻说理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语: 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联“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国难当头,曹刿挺身而出。今天我们复习另外一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哪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课文内容,我们看看战国时齐国臣相邹忌从家事想到国事,以“天下为已任”对齐王如何进行劝谏的。(板书课题) 2、快速读课文,抓住重点生字词。 昳yì 朝 zhāo 窥 kuī 谤 bàng 间 jiàn 期 jī 邹 zōu 冠 guān。 3、课文中所涉及的常识。 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文中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 纳——采纳,接受。 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设喻说理——设喻,又叫讽喻,是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富有机智幽默情趣而又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 设喻说理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既有说服力,也有感染力。设喻要精妙,比喻要恰当。 4、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作者不详,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西汉时经刘向编订。事约240年(前460年—前220年)。该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全书分记十二国,共33篇。书中主要记叙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展示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也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5、梳理文章的脉络,概括文章主旨。 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拜见齐王,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 齐王除蔽纳谏。 齐王纳谏以及纳谏后取得的成效 文章主旨: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劝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了邹忌的明智、精细,善于推理,说明统治者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有自知之明,才不会受蒙蔽。 6、 齐读课文,说出邹忌的三次问话和对方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7、重难点突破(一):分工合作,翻译课文,注意课文的实词,虚词。 第一组:翻译课文的第一部分。 第二组:翻译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第三组:找课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和通假字。 第四组:从课文中找出具有古今异义的词和词类活用的字词。 第五组:找出课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 8、教学重点:战果汇报 (1)通假字: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 通“熟” 仔细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 通“又”表余数,用 在连接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 地方:土地方圆 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私:偏爱 明日:第二天 闻:使……听到 期:一个周期 修:身高 (3)一词多义 受下赏 下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如 乃下令 下达 门庭若市 好像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