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药物药理学总论.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至五篇药物效应动力学机体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耐受性第六至八篇机体致病性免疫力抑制杀灭作用病原体药物耐药性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述1、基本概念 抗菌谱、抗菌活性、 耐药性、二重感染 2、抗菌机制3、细菌耐药性4、抗菌药的合理应用5、药物的分类细菌也能那么美~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过程——化疗肿瘤细胞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大叶性肺炎扁桃体炎,咽炎,肾小球炎化脓性炎症,毒性疾病(皮肤,内脏—肺炎,脓胸心膜炎,全身——败血症)结核分支杆菌结核病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肠道外感染伤寒、副伤寒毒血症细菌战毒剂——败血症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鼠疫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腹泻,脱水,循环衰竭休克霍乱弧菌,鼠咬热螺菌螺旋菌外伤,手术器械不洁分娩腊肠,罐头食品,豆类比氰化钾毒力大一倍正常菌群平衡局部感染—厌氧环境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厌氧菌需氧菌皮肤,肠道,呼吸道,尿道,中耳,角膜心膜炎,胃肠炎,脓胸创伤部位绿脓杆菌军团菌潜伏期2-6天,高热,呼吸衰竭1976-费城,221感染肺炎34人死亡,自来水中生存一年第一节 常用术语 抗菌谱——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广抗菌药、窄谱抗菌药抗菌活性——抗菌活性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之为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称之为最低杀菌浓度(MBC)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定义: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后,敏感菌受到抑制,使口、鼻、咽、肠道原有的菌群平衡遭到破坏,不敏感菌大量繁殖,造成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真菌—白色链珠菌多见,表现为鹅口疮、肺炎葡萄球菌—伪膜性肠炎表现——失水、休克、剧烈腹泻(肠壁坏死、体液渗出),使用广谱抗菌药后,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肺炎、发热、肾盂肾炎等。措施—停药,服乳酶生; 采用抗真菌药第二节 抗菌药作用机制 细菌结构与抗菌药作用部位 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抗御菌体内强大的渗透压,具有保护和维持细菌正常形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主要结构成分是胞壁粘肽N-乙酰葡萄糖胺(GNAc)+N-乙酰胞壁酸(MNAc)——粘肽前体 磷霉素环丝氨酸 N-乙酰胞壁酸(MNAc)+脂载体结合 ——直链十肽二糖聚合物 万古霉素杆菌肽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十肽二糖聚合物————交叉联接 青霉素类转肽酶二、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磷脂质蛋白质——屏障、运输破坏脂质双层结构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细菌细胞膜胞浆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糖和盐类等外漏,从而使细菌死亡 形成微孔通道制霉菌素、二性霉素 真菌细胞膜类固醇蛋白质——屏障、运输30S亚基核蛋白体70S50S亚基三、抑制蛋白质合成 细菌——原核细胞抑菌四环素 氯霉素、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 起始延伸终止氨基甙类杀菌四、抑制核酸代谢及叶酸代谢 DNA喹诺酮类抑制DNA合成 mRNA利福平能抑制RNA多聚酶 谷氨酸二氢蝶啶对氨基苯甲酸( PABA ) 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二氢叶酸四氢叶酸磺胺类甲氧苄啶(TMP)核酸前体抗菌作用机制小结(一) 使细菌细胞壁损伤,菌体内的高渗透压,在等渗环境中水分不断渗入,致使细菌膨胀、变形,在自溶酶影响下,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繁殖期杀菌药 磷霉素、环丝氨酸:抑制胞壁粘肽前体的形成 万古霉素、杆菌肽:抑制膜胞壁粘肽的形成 青霉素、头孢菌素:抑制胞壁粘肽的交叉联接过程(二)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糖和盐类等重要物质外漏,引起细菌死亡——静止期杀菌药 多粘菌素:选择性与细菌胞膜中的磷酯结合 制霉菌素、二性霉素:与真菌胞膜中固醇类物质结合抗菌作用机制小结(三)抑制蛋白质合成杀菌 氨基甙类:抑制蛋白质合成全过程—静止期、繁殖期杀菌药 四环素类:与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快速抑菌药 氯霉素、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快速抑菌药(四)影响核酸合成杀菌—四氢叶酸,DNA, mRNA 磺胺类: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核酸合成—慢效抑菌药 甲氧苄啶(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核酸合成—慢效抑菌药 磺胺+TMP:增强疗效,延缓耐药性,由抑菌变杀菌 喹诺酮类:抑制细菌DNA合成——杀菌药 利福平:抑制以DNA为模板的RNA多聚酶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一)耐药性(drug resistance) 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耐药性的分类: 固有耐药性:其获得由细菌染色体突变而来,并选择垂直传递给子代——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自发突变率较低,占次要地位) 获得耐药性:大多由质粒介导,质粒是染色体外带有遗传功能的基因成分,带有多种基因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