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清河县志.pdfVIP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清河县志.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清清河河县县志志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 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清河县志”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清清河河县县志志 ①十四卷。 清朱元丰、孔传楹修,吴诒恕纂。 朱元丰,字端可,号诚斋,浙江桐乡人。 清雍正二年(1724)举人,历华亭、金坛知县,乾隆九年 知清河县事。 孔传楹,山东曲阜人,举人,乾隆十五年任清河县 知。 吴诒恕,字次安,安徽桐城人。 拔贡,乾隆十三年来任教谕。 清河邑志,始作于明嘉靖吴志,清康熙间有邹、管二 志,此则乾隆十五年(1750) 修本。 乾隆十三年,朱元丰知清河县事,聘吴诒恕纂辑县 志,吴氏遂“于旧志之已载者因之,郡志之新增者入 之”,志稿手成。 乾隆十五年,后任知县孔传楹对其 《凡例》、 《图 考》、 《艺文》 加裁定,付梓刊行。 此志凡十四卷。 卷一目六,为图考、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形胜、 山川;卷二目四,为城池、街坊市井、关津闸坝、镇 集;卷三目六,为公署、仓储、驿传、铺递、祀典, 恤典;卷四目六,为户口、里甲、地亩、贡赋、蠲 赈、差徭;卷五目二,为河防、水利;卷六目二,为 学校、兵御;卷七目一,为秩官;卷八目一,为选 举;卷九目四,为风俗、物产、古迹、祥祲;卷十目 一,为名宦;卷十一目一,为人物;卷十二目一,为 列女;卷十三目一,为艺文;卷十四目一,为杂辨。 清河素称泽国,故特设 《河防》、 《水利》二目,可 谓因地制宜,能知所 ,此则详述了六塘河、便民河 及各支流的历史变迁。 有清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 ②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吴裳修,鲁一同纂。 吴裳,字仲宣,号望三益斋,江苏盱眙人。 举人,咸丰元年任清河知县,官至四川总督,卒谥“勤 惠” 。 着有 《望三益斋存稿》、 《读诗一得》。 鲁一同(1805 -1863),江苏山阳(今淮安市)人,字通 甫,又字兰岑,号白耷山人。 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 着有 《通甫类稿》、 《清河风俗物产志》、 《右军年 谱》、 《白耷山人年谱》、 《邳州志》等。 吴裳知清河县事,不忘征辑地方文献,于咸丰二年 ((1852)聘鲁一同编纂邑志,越二年书成付梓。 清河邑地,左湖右黄,淮贯其中,故其将水利工程别 立一卷,以突出其“ 邑之首务”的 要性,并订正了乾 隆志中不少错误。 《艺文》止载书目,而以诗文系于各条之下,可谓取 法得当。 有清咸丰四年(1854)刻本、清同治元年(1862)补刻本、 民国八年(19 19)再补刻本。 ③二十六卷。 清文彬修,吴昆田、鲁蕡纂。 文彬,字质夫,满洲正白旗人。 清咸丰二年(1852)进士,官至漕运总督,于度支吏治、 漕运河防,无不洞彻。 吴昆田,生平见本书 《光绪淮安府志》条目。 鲁蕡(183 1-1879),字仲实,邑人,补弟子员,纂有 《安东县志》,有诗文集刻行。 清同治九年(1870),文彬再履漕运总督,命吴昆田引鲁 蕡汇辑前志, 修邑志。 是志以光绪二年为断,并于光绪五年刻印刊行。 修此志时,黄河已改道,洪水之患渐轻,故 《川渎》 仍踵前志。 自兵燹以来,农民赋税加 ,井里萧条,地多荒芜, 时郡守章某,更定田赋,为民减税,故此志以田赋为 ,于 《民赋》一门,较咸丰志特增一卷。 《杂记》中续以近事,体现出“身缨离乱、不敢讳 饰”的直笔精神。 文彬称此志“条理明白,殊流共贯”,似非过誉。 有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民国十七年(1928) 刻本。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