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经典课件53982演示教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墨子认为,人人都只爱自己而“不相爱”是社会混乱动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 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会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意味着超越只知道自爱自利的偏狭,做到爱人利人。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偏狭中超越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的同情和体贴。在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子﹑孟子二家的主张显然是相通的。 背景简介 墨子生活在先秦那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坚决无情地揭发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并非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 返回 6.文白对照 【以】以不相爱生 ????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之】是以仁者非之? ????? 此何难之有焉 ?????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恶】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因为)? (用) (代词,“它”)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助词,“的”)? (厌恶) (坏的,不好的)? 事,事情 缘故 原来的 旧交情 衰老 故意 仍旧 兴盛,复兴 只,唯独 独自 难道 老而无子的人  兴起,措办 起,起身 发生,产生 得到好处 利益,好处 锋利 使……锋利 顺利,便利  4.词类活用 (1)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2)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3)胁息然后带 (4)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5)越王击金而退之 使动用法,使┄退却 形容词作名词,力量强的人、力量弱的人、富有的人、贫困的人、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不诚实的人、敦厚老实的人 名词作动词,给┄利益 名词作动词,束腰带 名词作动词,击鼓传令;使动用法,使┄前进 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析题 文本探究 1、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 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 人之与人之相贼, 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文本探究 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国与国相攻 家与家相篡 人与人相贼 君臣不惠忠 父子不慈孝 兄弟不和调 诸侯相爱不野战 家主相爱不相篡 人人相爱不相贼 君臣相爱而惠忠 父子相爱而慈孝 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害 不相爱 兼相爱 天下之利 仁者非之 仁者誉之 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说起“天下之害”的现象。 第二段:论述“天下之害”源自“不相爱” 。 第三段:阐述解决“天下之害”的办法——“兼相爱”。 第四段:实行“兼相爱”的途径。 兼相爱(易) 上以为政 士以为行 天下之利 晋文公好恶衣 楚灵王好细腰(难) 越勾践好士勇 思路梳理 3、墨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兼爱”“同利”的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 文本探究 拓展延伸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见,墨家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的学术团体。? 1、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我是宜春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宜春人。墨家认为,儒家对“

文档评论(0)

139****0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