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 1006
PAGE 676
名称:C 1006 – 84(1996年重新批准)ε1
PAGE 675
砌块拉裂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本试验方法受ASTM委员会C-15制造砌块委员会管辖,并且由C15.04研究分委会直接负责。现行版本于1984年1月5日批准,并且于
本标准的固定出版名称为C 1006;名称之后的编号为第一次采用的年份,或是修订版,则为最后一次修订的年份。括号内的数字为最后一次批准的年份。上标中的希腊字母(ε)表示值最后一次修订或批准之后的调整。
ε1注——关键词增加编辑在1996年6月版内。
1. 适用范围*
1.1 本试验方法包含砌块拉裂强度的测定。
1.2本标准并未对与标准使用相关的所有安全事项(如果有)做出规定。本标准使用者有责任确立适用的安全和健康规范并在使用前评估其是否符合有关条例。
2. 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
E4 试验机力鉴定规程
ASTM标准年鉴第03.01卷。
3. 意义和用途
3.1 当负载压缩失效时,单独的砌块和装配范围内的砌块通常都会在拉伸模式下断裂。这些拉伸应力由弹性模数差异和砌块与灰浆的泊松比造成。此外,负载下的砌块中心的水泥浆性能不同会导致砌块内出现拉伸应力,从而造成拉裂破坏。
3.2 本试验方法沿砌块的层面产生线荷载。施加在砌块上的压缩负载由支杆强加,导致拉伸应力分布在砌块拉裂长度的砌块高度。本方法可适用于纵向(与面平行)或横向试验。根据7.1给出的方程式计算拉裂强度。
3.3 试验结果为砌块的拉裂强度提供指示。另外,也可显示砌块里存在的缺陷,如可见空隙或杂质。
4. 仪器
4.1 支杆-与每个砌块匹配的双钢支杆,直径在试样高度的1/8到1/12范围之内,长度大于待测试区的长度,表面光洁度在试样长度的5%范围之内。达到表面光洁度要求的支杆可被再次使用。
4.2 补充承重杆或板-如若上部支承面或下部支承块的直径或最大尺寸小于待测试样长度,则需要补充承重杆或板。杆或板的接触面将加工至支承面积任何接触线测量的平整度的0.5%范围内。承重杆或板的宽度应至少为2 in.(50.8 mm),厚度应不小于从球面或矩形支承块边缘到试样末端的距离。杆或板应在负载统一应用在试样的全部待拉裂长度的方式下使用。
4.3 试验机
4.3.1试验机应符合规范E4的要求,可能是任何类型的有足够能力提供6.3描述的负载率的机器。
4.3.2上部硬金属支承面应球形安装和连接在机器上盖中心。球面中心应位于与试样接触的板面中心。承重板应紧紧固定在其球座里,同时可自由改变任何方向;其从机器顶部到球面的周长间隙至少为1/4 in.(6.4mm)来确保受测表面不完全平行的试样通过。支承面的直径至少应为5 in.(127 mm)。与承重杆或板接触的支承块表面距平面的距离不应超过平面厚度的
5. 抽样
5.1选择-为了达到本试验的目的,买方或其授权代表应随机选择全尺寸砌块。试样将代表它所在的被选择的整批砌块,并包括装运的货物种颜色和规格齐全的砌块代表。
5.2数量——第1批250 000个砌块中至少要试验5个试样。每次额外增加50 000个砌块或其中的一部分,最小试样数应增加一个砌块。
6. 程序
6.1定位支杆
6.1.1对于高度小于4 in.(101.6 mm)的砌块,在两面拉裂表面的预定位置、横向拉裂的延伸处或常暴露面和纵向拉裂的端面做标记。沿着两标记间的层面铺上一层石膏封顶混合物(注1)。把支杆放到新的混合物里并按压使其接触砌块。待混合物凝固后,使用图1中画的调准装置在相反层面上与第1根支杆平行放置第2根支杆。两平行杆的长度应在1/4 in.(4 mm)到8 in.(203.2 mm
石膏封顶混合物应是阿尔法水化熟石膏
美国石膏石或乔治亚州太平洋三硝基甲苯炸药K5。
图1. 保持平行支杆的调节架实例
6.1.2对于高度大于等于4 in.(101.6 mm)的砌块,使用木工尺在相反外部面上的层面画一条垂直线。在两线之间的上层面铺上一层封顶混合物。在面上使支杆对准线,按压一杆到新混合物中直至杆接触砌块。待混合物凝固后,反转砌块并在相反层面上重复此程序。两平行相伴杆的长度应在1/4 in.(6.4 mm)到8 in.(203.2 mm)范围之内。
6.1.3支杆应放置在与自由边的距离不小于试样高度一半的地方。
6.1.4试验前在75±5°F(22±18℃)温度下至少加工处理封顶混合物2
注2——将线荷载应用到试样上的可选方法已经采用过。木线、方形横截面的金属棒和半圆材也已经利用过。这些设备达到了4.1的尺寸要求,可用于高度大于4 in.(101.6 mm)的试样。任何修订的用户应提供可比数据和两种试验方法来验证可选方法是否可用。
6.2校直试验——沿板的中心线让杆对齐,并在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BSEN 341:1993中文版-防高空落物个人用防护设备—降落装置.doc
- BSEN 1175-2-1998中文版-内燃机驱动货车的一般要求.doc
- BSEN 1175-3-1998中文版-工业用货车安全——电气要求.doc
- C 591-94中文版-未覆面预制刚性多孔聚异氰脲酯绝热材料的标准规范.doc
- C 1071-98中文版-纤维玻璃管道衬里绝缘材料(隔热和吸音材料)标准规范.doc
- C 1130-90中文版-微型热流量传感器的校正.doc
- c4-98中文版-粘土排水瓦管和多孔粘土排水瓦管的标准规范.doc
- c12-98中文版-陶土管道安装的标准规范.doc
- c32-93中文版-污水管和检修井用砖(粘土或页岩)的标准规范.doc
- c34-96中文版-结构粘土承重墙瓷砖标准规范.doc
- c1014-99中文版-喷涂的矿物纤维隔热材料标准规范.doc
- c1015-84中文版-纤维素和矿物纤维疏松充填绝热材料装配的标准规范.doc
- c1019-98a中文版-灌浆取样和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doc
- c1029-96中文版-喷涂硬质蜂窝式聚氨酯绝热材料的标准规范.doc
- c1033-85中文版-立式绝热管稳态传热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doc
- c1037-85中文版-公用事业用地下预制混凝土结构检验的标准规范.doc
- c1041-85中文版-使用热通量转换器现场测定工业绝热材料热通量的标准规范.doc
- c1043-97中文版-使用圆形线热源的防护热板设计的标准规范.doc
- c1044-98中文版-在单侧模式下使用防护热板装置或薄加热器装置的标准规范.doc
- c1045-97中文版-计算稳态条件下热传递性能的标准规范.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