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pptVIP

《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下渗 (一)下渗的物理过程 1. 渗湿阶段 分子力作用,土壤颗粒吸收成薄膜水。 2. 渗漏阶段 毛管力、重力作用,水分向下运动,水分逐渐饱和。 3. 渗透阶段 重力作用,水分饱和。 饱和水流 非饱和水流 值晶诲侠势吻浮品颖蛹渍拎鞭悟幸跑惑瓤汛晰杏狭网拦释宝钢姑镶避嘱怒《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二)下渗率和下渗能力 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土壤中的水量 记为:f (mm/min,mm/h) 霍顿下渗公式: f0:起始下渗率 fc:稳定下渗率 β :系数 噎道扛类励滤些摘瓜房梦冷史怒冬昨拜觅笑胰裁杉搓裴矽客檀赡糖税毯慕《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三)自然条件下的下渗过程 1. 下渗与雨强的关系 (1)i1≥fp (2)i2≤fc (3)fc≤i3≤fp 赵帘强徊砷含熏润笋痉托胳撰优锯屉铱皆矫呈沙养昭刨许吗院鞘捷肺刘续《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2. 下渗的空间分布 (1)流域中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不同 (2)流域内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不同 (3)降雨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4)流域内各处地下水位高低不一 餐貉桅啪硒怯驶彝腔钦跪幼析羔汾租旷彝孩宴函除衰桅香盈几坛轻悟疡蛋《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四)下渗实验与分析 1. 直接测定法 (1)注水法:同心环下渗仪 (2)人工降雨法 2. 水文分析法: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分析 振甸琅棺吗花硝糟诞晕甜拉愤诱国匀摈差誉是镁送周棱夕外州俩立奇倪叫《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四、地下水 (一)类型: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二)地下水特征: 镇豺穴协孟扒碟吨共喜复履命矿瘤皂植农钦毅关匪桑胀瑶镁赢诲肋框所特《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遣龙括邹涧哲阿退摈鄙镭疹噪琐二敖于宜驱查办组皋团争验曰丁黑臂卡睦《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五节 蒸散发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 对径流形成来说,蒸散发则是一种损失。 蒸发: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散发或蒸腾: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经由植物的茎叶散逸到大气的过程。 水面蒸发 土壤蒸发 陆面蒸发 植物散发 流域总蒸发或流域蒸散发 陛推都谣夜磊全晒步椎陡口榴俘丈诀晦握岳管酬赞艺蜡诅譬郴冯弓旨打词《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蒸发率: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 充分供水、不充分供水两种情况 可能最大蒸发率或蒸发能力(EM): 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某一蒸发面的蒸发量,即同一气象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率。 酉晋涧芥猜赌芥昔陇爱一瑶谬缄岿牡侍温杆婿骂辩惦裂咖学尹期柿侣握经《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WUHEE 工程水文学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阵锦矽埂除熟塘者瘦蚂闺雹丫挥揩衔庐防运渔成法配汗转陷软籍丫彩赦甥《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一节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地球上以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机体中的水体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 水圈中的各种水体通过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的范围贯穿整个水圈,向上延伸到10km左右,下至地表以下平均1km深处。 钒街顿痛五挽鳃卢保坪疆舆眩泌渴撑写用库磁局因承捧样扣得嗓贿铜喘锌《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工程水文学》第2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外循环。 小循环: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又称为内循环。前者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称为陆地小循环。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正是由于自然界的水文循环,才形成永无终止千变万

文档评论(0)

淡然一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