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和南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北宋到元代,在我国出现两种不同的戏曲演出形式,这就是杂剧和南戏。杂剧在元代也称元曲,杂剧流行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一带。南戏则以浙江温州为发源地,以后流传于南方诸省。 杂剧与南戏都属戏曲,但在剧本结构、唱腔、行当排场等却不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剧本结构 杂剧中,一个剧目称为一本,一本共四折及一楔子构成(即全剧由五段戏构成)。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共用了五本二十折,打破了一本四折的体制,通过“张君瑞闹道场”、“崔莺莺夜听琴”、“张君瑞害相思”、“草桥店梦莺莺”、“张君瑞庆团圆”五本详细的描述了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以及心理特征,使文章更吸引人。南戏中戏的段落称出,一个剧目多的由四、五十出构成,少的也有十几出,可连演几天。高明的《琵琶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四十二出,情节详尽。 2、唱腔 杂剧中,一折戏的音乐唱腔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音乐均为曲,不同南曲。南戏中唱腔曲牌由南曲和北曲合套,(即南北曲均可用。)杂剧和南戏在唱腔上有明显的区别,杂剧的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包括宫廷,寺庙,民间音乐)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则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其根源是由于地域文化特色,语言方言区别而形成的。 3、演唱体制 杂剧中,剧本分旦本(女角)和末本(男角),由主角一唱到底,其他角色均不唱。如《望江亭》一剧是旦本,由正旦谭记儿主唱,正末白士中不唱。《汉官秋》一剧是末本,正末汉元帝主唱,正旦王昭君不唱。楔子则可以由主角以外唱,如《窦娥冤》一剧为旦本,各折均由窦娥唱,但楔子可由窦天章唱。而《西厢记》是打破了一个人主场的惯例,生、旦还有其他的角色都有唱,这样也使得人物刻画更为生动有趣。南曲中每场戏可由主角唱,也可由配角唱,还有合唱、对唱、帮唱。南戏的演出形式由副末开场,概要介绍剧情故事内容、戏由第二出开始,人物上下场定场诗、下场诗、上场人有自报家门。 4、行当 杂剧中,行当有旦、末、净、杂四人行当。南戏里行当有七个:生、旦、净、末、丑、外、贴。人物的动作的形容词也发生了改变,在元杂剧中,用“科”,“,如《西厢记》中第三本第二折中,[醉春风]则见他钗軃玉斜横,髻偏云乱挽。日高犹自不明眸,畅好是懒、懒。[旦做起身长叹科][红唱]半晌抬身,几回搔耳,一声长叹。而南戏里用“介”,如琵琶记》第三出中,【雁儿舞】深院重重,怎不怨苦?要寻个男儿,并无门路。甚年能勾,和一丈夫,一处里双双雁儿舞?, (唱舞介)(末白)老姥姥拜揖。(净白)院子万福。 5、杂剧在元代末年开始走向衰落,而南戏则经历了宋元之后,至元末明初向南方和北方流传,成为戏曲的主要形式。元统一中国后,南戏在和元杂剧的交流中,在艺术上有很大发展。元中期以后,南戏逐渐流传至北方大都(今北京)等地。元末,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劝夫》以及《琵琶记》等名作一时竞出,呈现了新的局面。其中,前三部剧仍富南戏原有现实主义传统,除《琵琶记》在思想上投合统治者的口味而以艺术性知名、流传者外,南戏的许多民间脚本常遭宋、元统治者禁止,因此传者甚少。 明中叶以后,又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传世之作,如梁伯龙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及清初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这些用明代以来盛行的昆腔和其它声腔演唱的作品,一直传唱至今。 6、元杂剧的思想内容多为公案剧,历史剧、风月剧,还有爱情、婚姻题材。《窦娥冤》就是典型的公案剧,歌颂了劳动人民英勇的反抗斗争,也突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南戏的题材内容,多为反映当时在阶级和民族压迫下,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因此现实性较强,并富于斗争性。 元杂剧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蒲、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 南戏:元末明初流行的《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合称“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南戏的中兴之祖—《琵琶记》代表了南戏的最高成就,是南戏发张的顶峰。

文档评论(0)

guocuilv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