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系列文库——
马马兜兜铃铃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中医药知 点
“马兜铃”
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
马马兜兜铃铃
【概况】: 异名 马兜零( 《蜀本草》),兜铃( 《本草述
钩玄》),葫芦罐( 《东北药用植物志》),臭铃铛( 《河
北药材》),蛇参果( 《四川中药志》) 。
基源 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部分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
马兜铃属全世界约350种;中国约有39种、2变种、3变
型。
原植物 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 。
马兜铃A .debilis Sieb .et Zucc .(A .longa Thunb .),
又名南马兜铃。
大叶马兜铃A . aempferi Willd .(A .Shimadai
Hayata),又名南木香(云南),香里藤(福建),痢药草(台
湾) 。
囊花马兜铃A .utriformis S.M .Hwang 历史 马兜铃始
载于 《药性本草》, 《开宝本草》载:“马兜铃生关
中,藤绕树而生,子状如铃作四五瓣。”
《图经本草》载:“马兜铃生关中(今陕西)、河东(黄河
以东)、河北(山西芮城县)、江(河南)、淮、夔、浙州郡
皆有之。
叶如山蓣叶而厚大,背白。
六月开黄紫花,颇类枸杞花。
七月结子如枣大,状似铃,作四五瓣。
……七八月采实,暴干。”
以上记载的植物形态、产地基本符合现今所用的马兜
铃科植物的果实。
形态 北马兜铃为多年生缠绕或匐匍状细弱草本,根细
长,圆柱形,黄褐色。
茎草质,绿色,长达1m或更长。
叶互生,叶柄细,长1.5~2cm ;叶片三角状宽卵
形,长2 .5~7cm ,宽2 .5~7 .5cm ,先端钝或钝
尖,基部心形,全缘,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基出
脉5~7条,较明显。
花3~10朵,簇生于叶腋间;花梗细,长约1.5cm ;
花被暗紫色,上部呈斜喇叭状,先端渐尖,中部呈管
状,下部包住花柱,膨大成球形;雄蕊6 ,几无花丝。
蒴果倒广卵形或椭圆状倒卵状,长3~4cm ,初时绿
色,成熟时黄绿色,沿室间开裂为6瓣。
花期7~8月,果期9月。
( 图见 《中国植物志》.第24卷.234页.图版56) 生境
与分布 北马兜铃生于海拔500~1200m 的山坡灌丛、沟
谷旁及林缘,气候较温暖,湿润,肥沃、腐殖质丰富
的沙壤中。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河南。
马兜铃余项见“青木香”条。
大叶马兜铃余项见“朱砂莲”条。
囊花马兜铃的主要特点为花大,单生叶腋,直径达
3cm ,具梗,花被管状,“U”字形弯曲,灰绿色,带紫
色条纹,被毛,管内有暗紫晕;雄蕊6个,紧密围绕花
柱。
蒴果圆形。
种子多数。
( 图见 《中国植物志》.第24卷.图版54)生于海拔
1900m 的阔叶林中。
分布于云南文山。
。
【生药】: 栽培 北马兜铃宜温暖潮湿环境,适在土层
深厚、肥沃而湿润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土栽培。
用种子繁殖,于秋季采收成熟种子立即播种,或埋于
湿砂中至次年春季,穴播,行株距33~50cm ×20~
26cm ,深2~3cm ,每穴播种子3~5粒,覆土后稍加镇
压,保持土壤湿润。
或于4~5月播种育苗,按行距23~27cm开沟条播,每
亩用种子量1~1.5 g 。
幼苗期注意除草、松土,适时间苗,每穴留苗2~3
株。
育苗地,在苗高1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