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0种常用中药材折干率汇总
序号
药材
折干率
1
八角茴香
3.5-3.8
2
白花蛇舌草
8
3
白芨
4.5
4
白芍
3-3.5
5
白术(河北)
3.5
6
白芷
3.5-4
7
百部
5
8
百合
3-4
9
柏子仁
4
10
板蓝根
3
11
薄荷
4
12
北虫草
10-12.5
13
北沙参
3.3
14
苍耳子(撞刺)
2
15
苍术(半撞皮)
3-3.5
16
苍术(全撞皮)
4
17
草乌(川)
4
18
柴胡
2.5-3
19
车前子
2
20
川白芷
3.5-4
21
川草乌
4
22
川麦冬
4
23
川牛膝
2.8-4
24
川芎
3.2-3.5
25
大黄
3-4.5
26
大芸
6
27
丹参
4
28
丹皮(晚期)
2.7-2.8
29
丹皮(早期)
3.1-3.2
30
当归
3
31
党参
4
32
地龙
8
33
杜仲(板皮)
1.5-2
34
杜仲(枝皮)
3.5
35
防风(家种)
3-3.5
36
防风(野生)
2.2-3
37
防己(野生)
2.5
38
粉葛
5
39
佛手
7
40
茯苓
2-3
41
附片
3
42
覆盆子
4
43
甘草
2.5-3
44
岗梅
2
45
高良姜
3.5-4.5
46
藁本
4
47
葛根(柴丁)
4.5
48
狗脊
4
49
枸杞
5
50
骨碎补
7.5
51
广佛手
7
52
旱半夏
3.3-5
53
杭菊花(盐城无硫)
6.5
54
何首乌
3
55
红花(新疆)
4.0-5.0
56
厚朴
3
57
虎杖
3
58
怀牛膝
2.8-3
59
怀山药(小光条)
6
60
槐米
2.5-3
61
黄柏(薄皮)
3
62
黄柏(厚皮)
2.5
63
黄精
4.5
64
黄连
3
65
黄芪
2.3
66
黄芩(家种1-2年生)
3
67
黄芩(家种3年生)
2.5
68
黄芩(野统)
2.5-3
69
金银花
3.5-7
70
桔梗(内蒙)
6
71
壳砂(进口)
5.5-6
72
苦参
3.8
73
栝楼
3.5-4
74
灵芝
2.2-2.5
75
龙胆草
4
76
麻黄
3
77
麦冬
4
78
毛知母
4
79
玫瑰花
4
80
牛蒡根
5
81
牛蒡子
2
82
牛大力
2
83
女贞子
2.3-3.5
84
蒲公英
5
85
祁木香
4
86
羌活(西羌)
4
87
青蒿
5.5
88
青翘(生晒)
2.8-3.3
89
青翘(水煮)
4.5
90
人参
4.0-5.0
91
肉苁蓉
6
92
三七
3.3-4
93
山茱萸
6-7
94
射干(2年生)
3.2
95
射干(3年生)
2.8
96
升麻
8.0-10
97
生地
4.5-5
98
石斛(铁皮)
5.5-9
99
水蛭(吊干)
7.5-8
100
水蛭(矾水)
5.5-6
101
太子参
3-3.5
102
天冬(家种)
4-5
103
天花粉
2.5-3
104
天龙
5
105
天麻
4-5
106
天南星
3.3
107
铁皮石斛
4.4-9
108
土鳖虫(雌)
2.5
109
土鳖虫(雄)
3.3
110
乌梢蛇
3.7
111
乌药
2.5
112
吴茱萸
6.5
113
五味子(成熟品)
7-9
114
五味子(抢青)
10-14
115
西红花
6
116
细辛
4-5
117
夏天无
3.5
118
薤白
5
119
辛夷花
2.2
120
玄参
5
121
益母草(初期)
4
122
益母草(后期)
2.5-3
123
益母草(中期)
3-3.5
124
益智仁
3.3
125
鱼腥草(野生)
4
126
玉竹(东北家种)
5
127
玉竹(东北野生)
3.5-4.5
128
元胡
3.0-6
129
远志
3
130
云木香
3.5
131
泽泻
4
132
浙贝母
3
133
知母
3.0-4.0
134
栀子
3.5
135
枳壳
4
136
枳实
3.5
137
猪苓
2-2.5
1、解表药
麻黄
本品“其味麻,其色黄”(《本草纲目》),因色黄味麻而得名。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
“桂枝,即桂树之枝”(《本草便读》),“唯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本草经集注》),因药用桂树之嫩枝而得名。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紫苏
紫,以其叶背色紫而名;“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本草纲目》)。主要根据颜色和功用而得名。根据其药用部位不同,又有“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之名。解表散寒,理气宽中,解鱼蟹毒。
香薷
“薷,本作柔”(《本草纲目》)。因其气香,其叶柔而得名。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防风
“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本草纲目》),“能防御外风,故名。”(《本草害利》)。因功用而得名。祛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