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 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初中虚词整理乎 一、乎 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然,胡不己乎?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⑶同“于”。 例: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 ⑷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⑸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二、而 ⑴ 表并列“和、又” 例: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起坐而喧哗者 ③国险而民附 ④舍鱼而取熊掌 ⑤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 ⑥生于忧患而无于安乐 ⑦蔚然而深秀 ⑵ 表承接“就、然后”或不译(“而”连接的前后两个动词动作有先后) 例:①日出而林霏开  ②既醉而退  ③强饮三大白而别 ④夺而杀尉 ⑤挟天子而令诸侯 ⑥长跪而谢之 ⑶ 表修饰 不译 (“而”后面的词语是中心词,前面的词语对后面词进行修饰) 例:①朝而往,暮而归 ②杂然而前陈者 ③在楚城上而待楚寇 ④执策而临之 ⑤佣者笑而应曰 ⑥面山而居 ⑦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⑨仰而视之 ⑩呼尔而与 ⑾(夸父)道渴而死 ⑷ 表转折“但是、却、然而” 例: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足肤龟裂而不知 ⑤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⑦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⑧出淤泥而不染 ⑨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⑩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⑸ 表因果“因而” 例: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表递进“并且”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三、之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④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③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 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①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③《 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于 1.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 “向,给,对”: ①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③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2.(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④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3.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可译为“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②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 4.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可译为“到”: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①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五、以 (一)动词:可译为“以为,认为”: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②愚以为宫中之事 (《出师表》) 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介词 (1)表示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

文档评论(0)

137****66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