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_论语_的英译与诠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 (总第174期) 20世纪《论语》的英译与诠释* 杨 平 (浙江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任何翻译都是一种诠释行为。由于《论语》文本的开放性、概念的模糊性以及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论 语》英译的诠释性更加突出。20世纪是《论语》翻译和研究的高潮期,出现了大量的英语译本。中外译者在《论语》 英译中采用创造性翻译、现代性解读、哲学诠释、语言分析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等多种诠释方法,既丰富了对《论语》 和孔子的理解,也导致了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的利用和曲解。 关键词:20世纪;《论语》英译; 诠释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6539(2009)10-0021-12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alects in the 20th Century Yang Ping (Zhe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Hangzhou 310012, China) Abstract: Every translation is an act of interpretation.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of attempts to put the Analects into another language because of the open-endedness and opacity of the text as well as the hug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twentieth century witnessed a Confucian revival which produced numerous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Lunyu. Chinese and foreign translators have adopted such approaches as creative translation, contemporary reading,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linguistic analysis and cultural comparison, thus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reflecting the manipulation and distortion of Confucianism. Key words: 20th century;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interpretation 翻译即是诠释,《论语》这部年代久远、 将其文本的价值转变成新的形式。正如其他流传 思想深刻、文字简约、概念模糊的文本翻译更是 广泛的文本如希伯来《圣经》一样,《论语》穿 如此。著名美国汉学家和中国典籍翻译家安乐哲 越了社会、文化和种族家园,其存在的根本在于 (2002)认为,在由汉语向欧洲语言的翻译过程 其适应性(adaptability)③。自明末清初至今的 中,翻译和诠释是分不开的:“在中国这样一个 数百年间,东西方僧俗学者不断诠释孔子,留下 不存在西方超越意义上的文化里硬要将翻译和诠 了大量翻译、评注和研究著作。时代不同,研究 释分开,这本身就是矛盾的。”①翻译本身就是 者的身份不同,解读自然不同。译者的教育背 一种诠释或至少部分地是一种诠释,但安乐哲认 景、文化倾向、社会环境、价值取向等因素直接 为汉欧语言翻译的诠释性尤为突出,“从一开 或间接地影响着翻译和诠释。译者参与构建文本 始,我们就认为作为翻译目标语言的英语自身附 并改写文本,既可以填补空白、拓宽思路,也有 带着诠释的重担”②。史嘉伯(David Schaberg) 可能导致误读、挪用和歪曲。进入20世纪以来, 指出,《论语》这部作品的名气及其在中外不断 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加剧,另一方面 出版的注疏和译本,并不是因为它表达了中华民 是考古发现及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增加,《论语》 族特征的公认的本质,而是因为它被认为有机会 的翻译和诠释既显示出繁荣景象也出现了一些新 * 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论语》英译文化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b068。 [收稿日期] 2009 - 6 - 17 [作者简介] 杨平(1964 ~ ),男,文学博士,浙江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典籍

文档评论(0)

LF201908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