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一、液质发展史 (写不写都行)
1.质谱发展简史
质谱作为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特点,与其他色谱技术相连接,已广泛的应用
于各个研究领域。欲学习液质,我们先了解一下质谱发展的过程——
19 世纪末,E.Goldstein 在低压放电实验中观察到正电荷粒子,随后 W.Wein 发现正电荷粒
子束在磁场中发生偏转,这些观察结果为质谱的诞生提供了准备;
1912 年,英国物理学家 Joseph John Thomson 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 (1906 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1917 年,电喷雾物理现象被发现(并非为了质谱);
1918 年,Dempster 180°磁扇面方向聚焦质谱仪;
1935 年,马陶赫(Marttauch)和赫佐格(R. Herzog)根据他们的双聚焦理论,研制出双聚焦质
谱仪;
1940 年,尼尔(Nier)设计出单聚焦磁质谱仪,又于 1960 年设计并制成了一台小型的双聚焦
质谱仪;
1942 年,第一台商品质谱仪;
1953 年,由鲍尔(Paul)和斯坦威德尔(Steinwedel)提出四极滤质器;同年,由威雷(Wiley)和
麦克劳伦斯(Mclarens)设计出飞行时间质谱仪原型;
1954 年,英格拉姆(Inghram)和海登(Hayden)报道的Tandem 系统,即串联的质谱系统(MS/M
S);
1955 年,Wiley Mclarens 飞行时间质谱仪;
1960s,开发 GC/MS;
1974 年,回旋共振质谱仪;
1979 年,传送带式 LC/MS 接口成为商业产品;
1982 年,离子束 LC/MS 接口出现;
1984 年,第一台电喷雾质谱仪宣告诞生;
1988 年,电喷雾质谱仪首次应用于蛋白质分析;
1989 年,Hens G. Dohmelt 和 W. Paul,因离子阱(Ion trap) 的应用获诺贝尔物理奖;
2002 年,J. B. Penn 和田中耕一因电喷雾电离 (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 ESI)质谱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LDI)质谱获诺贝尔
化学奖。
2.“接口”技术发展简史 (写不写都行)
3.液质联用仪发展简史
从“接口”技术发展史来看,液质“接口”技术的难度要大于气质的,这是因为液相色谱中的流
动相是液体,而质谱检测的是气体离子,所以“接口”技术必须要解决液体离子化难题。伴随
这一难题的解决,液质联用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并广泛的应用于各领域。
1977 年,LC/MS 开始投放市场;
1978 年,LC/MS 首次用于生物样品分析;
1989 年,LC/MS/MS 研究成功;
1991 年,API LC/MS 用于药物开发;
1997 年,LC/MS/MS 用于药物动力学高通量筛选;
2002 年美国质谱协会统计的药物色谱分析各种不同方法所占的比例。1990 年,HPLC 高达
85%,而 2000 年下降到 15%,相反,LC/MS 所占的份额从 3%提高到大约 80% 。我们国
家目前在这方面可能相当于美国 1990 年的水平。
二、液质仪器基本构造及原理
质谱分析过程:样品通过进样系统进入离子源,将样品离子化变为气态离子混合物,由于结
构性质不同而电离为各种不同质荷比 (m/z)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而后,带有样品信息
的离子碎片被加速进入质量分析器,不同的离子在质量分析器中被分离并按质荷比大小依次
抵达检测器,经纪录即得到按不同质荷比排列的离子质量谱,也就是质谱(mass spectrum) 。
质谱的基本结构
质谱仪一般由进样系统、电离源、质量分析器、真空系统和检测系统构成。
(一)进样系统
在液质联用中一般有两种进样方式。
第一种是输注,即用注射器泵(syringe pump)将样品溶液直接缓慢输入到离子源。这种
方法虽然简便、快速,但是需要相对多的样品,且难以实现自动进样分析。
第二种是流动注射,即将样品溶液注入 HPLC 进样系统,由LC 泵缓慢推动溶剂将样品溶液
直接注入离子源。这种方法既简便、快速,样品溶液的用量较小,易于实现自动进样分析。
(二)电离源
液质联用中最常用的电离源有大气压电喷雾电离源(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 ),
两者同属于大气压电离(API )技术,其离子化过程发生在大气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