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原理及测试方法-Tek.pdf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太网原理及测试方法

以太网原理及测试方法 IEEE 802.3标准的发展 • IEEE 802.3定于1985年 – 10M速率,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载体 • IEEE 802.3i定于1990年 – 10M速率,采用双绞线(屏蔽/非屏蔽)作为传输载体 • IEEE 802.3u定于1995年 – 100M速率,采用双绞线(屏蔽/非屏蔽)作为传输载体 – 100M速率,采用光纤(单模/多模)作为传输载体 • IEEE 802.3z定于1998年 – 1000M速率,采用光纤(单模/多模)作为传输载体 • IEEE 802.3ab定于1999年 – 1000M速率,采用双绞线(单模/多模)作为传输载体 • IEEE 802.3an定于2006年 – 10G速率,采用双绞线(屏蔽/非屏蔽)作为传输载体 2 2009-9-21 高速信号完整性工程师培训课程 以太网发展趋势图 n o i l l i M n i t n e m p i h S t r o P 3 2009-9-21 高速信号完整性工程师培训课程 以太网的物理层:10Base-T • 编码方式:Manchester 编码方法,即“0”= 由“+”跳变到“-”, “1”= 由“-”跳 变到“+”,因为不论是“0”或是“1”, 都有跳变, 所以总体来说,信号是DC平 衡的,并且接收端很容易就能从信号的跳变周期中恢复出时钟. 4 2009-9-21 高速信号完整性工程师培训课程 以太网的物理层:10Base-T • 模板测试:脉冲电压模板 5 2009-9-21 高速信号完整性工程师培训课程 以太网的物理层:100Base-TX 数据链路层编码方式: 100 Base-X (包括100 BaseTx与100Base-FX)采用4B/5B编码/解码,PCS (physical coding sub-layer )将接收MII接口输入的100Mb/s码流,每4Bit编译成5Bit码,将原来的 100Mb/s编译成125Mbp/s,向MDI接口输出,解码过程相同),因2e-4只有16个组合, 而2e-5有32种组合,冗余的组合其中3个将会用作为control code控制码--一个用作 “IDEL”=“11111”,2个用作SOF (start of frame:J=11100,K=10001,J与K成对使用) ,2个用作EOF (end of frame:T=01101,R=00111,T与R成对使用) 6 2009-9-21 高速信号完整性工程师培训课程 以太网的物理层:100Base-TX • PMA(Physical Media Attachment)采用MLT-3电平,编码遵循NRZ形式。 100Base-TX接口信号逢“1”产生电平跳变,而逢“0”时信号电平保持不变。因此 100Base-TX接口信号有三个电平,眼图中一个UI会出现2个“眼睛” 。 7 2009-9-21 高速信号完整性工程师培训课程 以太网的物理层:100Base-TX • 扰码(Scrambling ):100Base-Tx的MAC层在数据帧与帧之间,会插入IDEL帧 (IDEL=11111),告诉网上所连接的终端,链路在闲置但正常的工作状态中(按 CSMA/CD,DTE数据终端机会检测链路是否空闲,才会发送数据)。所以,事实上链路 绝大部分时间,以IDEL“11111”为主,5Bit IDLE“11111”若每个“1”都跳变的话,MDI信号 的频率将会是125MHz,但是经过MLT-

文档评论(0)

136****43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