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18 .《公输》;4.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抓住“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指出他为楚国造云梯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5.“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什么?公输盘为什么能“服”?
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墨子论说有理有据,使公输盘无话可说。公输盘之所以能“服”,是因为墨子抓住了要害(“义” ),巧用言辞,据理反驳,使公输盘落入自己所设的陷阱中,使他自我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
6.接表明公输盘不肯为墨子杀人的原因的句子是什么?“吾义固不杀人”。;7.墨子在楚王面前,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攻宋的不义,而诱使楚王说出“必有窃疾矣”?
引鱼上钩,先发制人,进一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使楚王陷入墨子设定的圈子中无话可说。
8.“文轩”与“敝舆”、“锦绣”与“短褐”、“粱肉”与“糠糟”三组词语既构成比喻,又是对比,它们各自比喻什么?对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文轩”比喻楚国地域辽阔,“敝舆”比喻宋国地域狭小;“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富有,“短褐”“糠糟”比喻宋国贫穷。对比的作用是:揭露楚国扩张领土的攻宋本质;满足了楚王的大国虚荣心;使楚王觉悟到以大攻小、以富攻穷是无利可图的愚蠢之举。从而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9.墨子为什么要模拟攻守?
从心理上、战略战术及准备上彻底挫败楚王攻宋的阴谋,防止战争发生。;10.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那些?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攻宋1从道义上讲不通;2从国力上看不值得;3从战术、战备的实力上不及人。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战略战术和实力准备上比不上宋国。
11.从全文上看,墨子是从哪几方面劝阻楚国攻宋的?
1道义上(可包括情理上、穷富上)2实力上(包括攻守战术及准备)。
12.从全文看,墨子、楚王、公输盘各是什么样的人?
墨子:敢于斗争、机智善辩、镇定无畏、舍生忘死、反对战争。
公输盘:好战,为战争而自我标榜,内心虚弱又仗势欺人,阴险狡猾。
楚王:好战,强硬霸道、阴险狡猾。;13.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1.与公输盘论辩,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与楚王论辩,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说明攻宋无益,使楚王放弃攻宋。
14.墨子善于守城,由此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意思?
墨守成规。现在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15.当今世界,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但在局部仍有战争发生。学了本文,你怎样看待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发动的战争?怎样才能阻止这种战争?
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大国,经常寻找借口,以强凌弱,挑起事端,以“世界警察”自居,干涉他国内政,发动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某些国家的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作为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认清战争的性质,既不支持战争,也不畏惧战争,运用智慧和正义的力量,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家,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防止贫困受欺。; 19.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小易攻,“然而不胜”,说明守城和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攻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城方占地利,攻城方占天时。说明“天时不如地利”。
6. “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分别从什么角度说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先从进攻一方失利说,再从防御一方失利说。这样写使行文简洁。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双重否定排比句表明守城一方城高、池深、武器装备精良、粮食充足,但“委而去之”,这说明守城、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守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城一方占地利,攻城一方占人和。说明“地利不如人和”。;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双重否定排比,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强调地利不足恃。三句是按照治国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必须将前一个事情做好,才可能做好后面的事。
9.全文的主旨句(结论句)是什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文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得道(施行仁政)的多助之君。
11.君子“战必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根本原因使什么?
① 凭借施行仁政,人民支持拥护他的前提条件,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② 根本原因是“得道者多助”。;12.君子“战必胜”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人和最重要。(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13.本文体现出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取得民心,巩固天下。
14.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
施行“王道”,即仁政。结果是能得人和,取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战必胜”。
15.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