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院头针技术操作规范
头针技术是指在头皮特定部位针刺的一种治疗技术,适用于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呆病等)及痛证等病症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分区定位
按颅骨的解剖名称额区、顶区、颞区、枕区
(左侧、右侧、中央共 25 条)。
1. 额区(见图 1)
4 个区, 14
条标准线
图 1 头面部头针穴线图示
(1)额中线
定位:在额部正中,前发际上下各 0.5 寸,即自神庭穴向下针 1 寸,属督脉。
主治:头痛、强笑、自哭、失眠、健忘、多梦、癫狂病、鼻病等。
(2)额旁 1 线
定位:在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发际上下各半寸,即自眉冲穴沿经向下刺 1 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上焦病证。
(3)额旁 2 线
定位:在额部,额旁 1 线的外侧,直对瞳孔,发际上下各半寸,即自头临泣向下针 1 寸,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中焦病证。
(4)额旁 3 线
定位:在额部,额旁 2 线的外侧,自头维穴的内侧 0.75 寸处,发际上下各 0.5 寸,共 1 寸,属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之间。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下焦病证。
顶区(见图 2、图 3、图 4)
图 2 头顶头针穴线图示
图 3 头侧面头针穴线图示
图 4 头顶及侧面头针穴线图示
(1)顶中线
定位:在头顶正中线上,自百会穴向前 1.5 寸至前顶穴,属督脉。
主治:腰腿足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皮层性多尿、小儿夜
尿、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头顶痛等。
2)顶颞前斜线
定位:在头顶侧面,从前顶穴至悬厘穴的连线,此线斜穿足太阳
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将全线分 5 等份,上
1/5
治疗对侧下肢中枢性瘫痪;中 2/5 治疗对侧上肢中枢性瘫痪;下 2/5 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等。(3)顶颞后斜线
定位:在头顶部侧面,从百会穴至曲鬓穴的连线, 此线斜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将全线分 5 等份,上 1/5 治疗对侧下肢感觉异常; 中 2/5 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 下 2/5 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常。
(4)顶旁 1 线
定位:在头顶部,顶中线左右各旁开 1.5 寸的两条平行线,自承光穴起向后针 1.5 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5)顶旁 2 线
定位:在头顶部,顶旁 1 线的外侧,两线相距 0.75 寸,距正中
2.25 寸,自正营穴起沿经线向后针 1.5 寸,属足少阳胆经。主治:肩、臂、手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颞区(见图 4)(1)颞前线
定位:在头部侧面,颞部两鬓内,从额角下部向前发际处颔厌穴
到悬厘穴,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口腔疾病等。
(2)颞后线
定位:在头部侧面,颞部耳上方,耳尖至上自率谷穴到曲鬓穴,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偏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
枕区(见图 5)
图 5 头后面头针穴线图示
(1)枕上正中线
定位:在枕部,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 自强间穴至脑户穴,属督脉。
主治:眼病。
2)枕上旁线
定位:在枕部,枕上正中线平行向外 0.5 寸。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眼、目赤肿痛等眼病。
3)枕下旁线
定位:在枕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长 2 寸,属足太
阳膀胱经。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腰背两侧痛。
(二)针具及操作方法
针具: 选用直径 0.35mm,长 40~50mm的毫针。
操作方法:
进针
(1)进针角度
一般宜在针体与皮肤成 30°角左右进针,然后平刺进入穴线内。
(2)快速进针
将针迅速刺入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根据不同穴线刺入不同深度。
(3)进针深度
进针深度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处方要求决定。一般情况下,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针体平卧,进针 3cm左右为宜。
行针(见图 6)(1)捻转
在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 术者肩、肘、
腕关节和拇指固定不动, 以保持毫针相对固定,示指第一、二节呈半屈曲状, 用示指第一节的桡侧面与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持住针柄, 然后示指掌指关节作伸屈运动,使针体快速旋转,要求捻转频率在 90 次/ 分钟左右,持续 2 ~3分钟。
(2)提插
图 6 头针行针示意图
手持毫针沿皮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将针向内推进 3cm左右,保持针体平卧,用拇、示指紧捏针柄,进行提插,指力应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如此反复操作,持续 3~5 分钟左右。提插的幅度与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留针
(1)静留针
在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630-50动臂使用说明书.pdf VIP
- 24 T600-32U起重性能提升60m臂长(25m@25t).pdf VIP
- T8030-25U 国内标准版说明书-附着高度345m-(2017.10.9).pdf VIP
- XGT1750-80S塔吊说明书安装手册.pdf VIP
- 考试考场座位号模板(可打印).pdf VIP
- 电气设备故障处理实例及实践中创新方法的应用.pdf VIP
- 院感管理制度(3篇).docx
- 计算机网络第8版课件-第8章-互联网上的音频和视频服务.pptx VIP
-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分数单元测验 .docx VIP
- 2024年产品开发合作框架协议.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