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及二级预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 丁荣晶   循证医学时代的到来和冠心病血运重建技术的发展,使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显著改善,死 亡率已呈下降趋势。但在我国,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仍然严峻,患病年轻化,心血管 疾病发病率快速攀升,心血管疾病带病生存人数不断增加,这些患者不仅劳动能力下降,而 且需更多医疗服务维护,给家庭和国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和劳动力损失。如何使我国心血管 疾病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活得有尊严,避免心血管事件再发、反复住院 和英年早逝,更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是临床医学目前最值得研究的话题之一。国外心血管疾 病预防和控制经验可我们借鉴。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美国结束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经济危机, 冠心病及其它心血管疾病开始在人群中“泛滥”,开始了与心血管疾病的斗争,到 1980 年代 后期,美国冠心病死亡率较 1960 年代下降 50% 。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并不能有效持久改善心血管病患者预后,通过综合干预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 培养保持健康的行为习惯,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坚持循证药物治疗,可使患者生理、 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在延长患者的寿命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就是 现代心脏康复的精髓。 关于心脏康复的发展,西方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建立了很多康复模式。大量临床 研究证据显示,心脏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再发冠状动脉事件风险和反复住 院率,降低医疗费用,延长健康寿命。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 均将心脏康复列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最高级别 I 级推荐。 国内心脏康复发展开始于上世纪80 年代,但由于人们对心脏康复缺乏重视,而且心脏康复 专业性强,流程相对复杂,存在一定操作风险,康复模式与肢体康复完全不同,经过 30 年 发展后,仍处于早期阶段,心脏康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肢体康复,90% 的医院没有开展心脏 康复。而同期,日本、美国、欧洲各国都已认识到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价值, 均将心脏康复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实现了三级医院-社区-家庭的心脏康复体系。为了促进我 国心脏康复工作开展,提高我国心血管防控水平,本篇讨论心脏康复发展历史及演变、心脏 康复内容及模式以及我国心脏康复发展存在的问题等。 心脏康复发展历史及演变 一、心脏康复发展历史 最早的心脏康复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1912 年,美国 Herrick 医生描述了急性心肌 梗死的临床特征,并制订医嘱要求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 2 个月,理由是避免体力活动导致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和心源性猝死。30 年代后期,Mallory 医生及其助 手描述了心肌梗死的病理学演变,指出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后心肌从最初缺血坏死到形成稳定 的瘢痕需 6 周时间,进一步强化了当时临床盛行的心肌梗死后严格卧床 6-8 周的常规。临 床医生普遍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日夜看护,任何动作都由护士帮助,避免患者自发用力 及活动。长达半个世纪这种规定被大多数专科医生谨小慎微遵守。心肌梗死患者做任何费力 的活动都受到长时间限制,甚至无限期延长,心肌梗死患者想恢复正常工作的机会非常渺茫。 医学的进步同人类社会的进步遵循同样规律,需不断对已公认的问题提出挑战,进行深入研 究,并不断修正。在心肌梗死长期卧床治疗盛行的年代,少数医生对上述认识提出了挑战。 20 世纪 30 年代 Redwood、Rosing 和 Epstein 发现,延长卧床时间会导致体力减退、 步行 时心动过速、 直立性低血压、 血栓栓塞、 肺活量下降、 负氮平衡和治愈时间延迟。而体 力活动可使心率减慢、 收缩压下降,并增加氧利用和身体耐力。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大量文献对延长卧床效果提出质疑。Levin 和 Lown 建议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采用 “椅子疗法”, 即在心肌梗死后第 1 天让患者坐在椅子上 1~2 小时,其生理基础在 于,下肢下垂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减少每搏输出量及心脏做功。今天看来这一解释并不准确, 用坐位的方法并不能减轻心脏做功量,实际上坐位耗氧量比卧位稍大,但这种耗氧量增加可 被早期活动的益处所抵消,因此仍可说,Levin 和 Lown 在临床实践中的变革不仅放宽了心 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时间,而且启动了心脏康复的新纪元。 1944 年, Dock 证实坐位较卧位的心脏获益来自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血栓栓塞、 肌肉萎缩、 骨密度降低、 胃肠功能紊乱、 泌尿道并发症和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他建议患者使用床边 便桶, 但应减少用力、 避免瓦氏 (Valsalva ) 动作。20 世纪 50

文档评论(0)

152****77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