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 年七年制皮肤病及性病
脂溢性皮炎
(Dermatitis Seborrheica)
[概述 ]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脂溢部位的慢性、亚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头、面部,
可向下蔓延至其他脂溢部位。其特点是皮肤油腻、瘙痒,起白屑。成年人和新生儿多见。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面游风” 、“白屑风”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面游风记载: “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次后极痒,
抓破,热湿盛者津黄水,风燥而者津血,痛楚难堪” 。又如白屑风记载: “此证初生发内,
延及面目耳项燥痒,日久飞起白屑,脱去又生”
[病因病理 ]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有人认为与遗传有关,家族中常有同患此病者;性激素平衡
失调,尤其是雄性激素增高,致使皮脂腺分泌增多。在此基础上,可能使存在于皮肤上的
正常菌群大量繁殖侵犯皮肤或使一些微生物如痤疮棒状杆菌,分解出游离脂肪酸,刺激皮
肤所致。另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维生素B族缺乏、及嗜酒等也对本病的发生起一定
的作用。
中医认为本病因平素血燥之体,复感风热外袭,郁久化燥,肌肤失养,以致皮肤粗糙
干燥;或过食肥甘、辛辣、酒类,脾胃运化失常,致内蕴湿热,再复感风邪,湿热蕴阻肌
肤,湿热上蒸而成本病;或热郁日久,致阴血暗伤,血虚阴伤,肌腠失其温煦,则生风化
燥所成肤燥脱皮之证。
[临床表现 ]
好发部位主要在皮脂溢出较多、多毛、多汗的部位,往往限局或开始于头皮,症状加
重时向面部、耳后、腋窝、上胸背,肩胛部,以至脐窝、耻骨部及腹股沟等部位发展。初
起,常表现为毛囊周围红色小丘疹。渐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鳞屑性斑片或痂皮,
边界清楚。 头部 :为散在性、大小不等、颜色鲜红或黄红色的鳞屑斑,重者为油腻性鳞屑
性地图状斑,可伴有渗出和厚痂,瘙痒剧烈,更甚者全头部覆有油腻性厚痂,并有臭味。
可蔓延至前额、耳后及鼻唇沟和鼻翼部位。 躯干 部位的皮损多为钱币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或
不整形的黄红色或褐红色油腻性斑片,境界清楚。数目不一,邻近皮损可相互融合。经过
中可中心向愈,形成环状或多环状损害。多见于腋窝边缘、阴股部、阴囊等部位。皮损蔓
延可侵犯全身,甚至可发展为红皮病,全身弥漫潮红,富于鳞屑。本病经过慢性,伴有不
同程度的瘙痒。患病时久者,可呈现慢性皮炎样改变,皮肤浸润肥厚。头皮的损害常可引
起脱发(脂溢性脱发) 。好发于成年人和新生儿。成年人脂溢性皮炎为慢性过程;新性儿脂
溢性皮炎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个月,头皮局部或全部覆有油腻的灰黄色或黄褐色厚薄不等
的痂皮或鳞屑。一般患儿于3 - 4周内痊愈。
[断与鉴别诊断 ]
根据本病好发部位,及皮损特点:带油腻性脱屑的黄红色斑片,可以结成厚薄不一的
痂皮。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由头部开始,渐向下蔓延,经过慢性等可以诊断。应与以
下疾病鉴别:
1、玫瑰糠疹:主要发生于躯干及四肢近端,多先有一个园形或椭圆形的母斑,有细薄
鳞屑,之后陆续出现同类斑片,皮损长轴与皮纹一致。
2、银屑病:尤其是是头部银屑病。其皮损为浸润性斑片,附有多层白色鳞屑,斑片处
毛发呈束状。
3、痤疮:无油腻性鳞屑及结痂。
4、湿疹:有一定好发部位,也油腻性鳞屑。境界不明,皮损多形性,瘙痒剧烈。
5、体癣:损害中心向愈,周边炎症明显,无油腻性鳞屑。
[中医辩证 ]
肺胃热盛证 :平素为血燥之人,食入辛辣厚味、油腻、酒类,致脾胃运化失常,内蕴
积热,复感风热之邪,使之血热风燥,肤失濡养而成本病。
脾虚湿困证: 素体湿盛之人,多食肥甘,致脾失健运,湿邪困脾,湿邪内蕴,发于肌
肤则成本病。
血虚风燥证: 热邪久郁,伤及阴血,或素体阴虚血亏,肤腠失温煦,则愈生风化燥,
风为阳邪,郁而化火,更伤阴血,二者互为因果,则本病难愈。
[治疗 ]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抑脂、消炎、止痒。
1、西药治疗
6 2
内用药 :口服维生素 B 、B 及复合维生素B;
瘙痒显著者可与止痒剂;
抗生素:炎症较重时或有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综合与实践 最短路径问题(课件)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导数解题大招--- 双变量问题之齐次换元(解析版).docx VIP
- 医疗风险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原卷版).docx VIP
- 2025年贵州省医疗结构化面试黄金50题及答案.docx VIP
- 办公楼装修工程项目管理方案.docx VIP
-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pdf VIP
- 蝶阀专用法兰..doc VIP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2018年版(完整版).doc VIP
- 大学英语视听说3 大纲.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