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我国地膜覆盖栽培的发展历史二、甘肃省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发展与创新三、地膜覆盖栽培对粮食生产的贡献四、地膜覆盖引起的问题五、甘肃省防治地膜污染的措施和成效六、今后地膜覆盖栽培的发展方向一、我国地膜覆盖栽培的发展历史 我国农耕历史悠久,关于覆盖栽培的历史,在《齐民要术》卷三的《种胡荽》篇中有“十月足霜,乃收之。取子者,仍留根,间拔令稀,以草覆上。”的记载,说明我国在六世纪中叶已有覆盖栽培。传统覆盖农业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由于传统覆盖材料的性质和来源的局限性,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塑料薄膜作为覆盖材料在中国出现之后,使传统覆盖农业产生质的变化,给农业栽培技术带来重大变革,对我国传统农业技术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速了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 地膜覆盖技术是在20世纪中叶随着塑料工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广泛应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首先在蔬菜上应用,以后逐步扩大到其他作物。 我国于1979年从日本引进了地膜覆盖技术,当年在部分省区进行试验,获得了增产30%-50%的显著效果。 1981年用我国国产的LDPE树脂生产地膜,并进行了多种作物的栽培试验,最初应用于蔬菜。 1982年扩大到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1983年在西瓜、甘蔗、烟草等40多个品种的经济作物进行了覆盖试验,都获得了成功。 自此,从北方到南方,从低海拨的沿海平原到高海拨的高寒山区都迅速得到了推广。在我国的大地上引起了一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1.8亿亩,成为世界上地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物约有60多种,栽培理论和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二、甘肃省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发展与创新 甘肃省地膜覆盖的研究与应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验阶段(1979年~1985年) 第二阶段:起步阶段(1986年~1995年) 第三阶段:创新阶段(1996~1999年) 第四阶段:集成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第一阶段:试验阶段(1979年~1985年) 甘肃省是全国最先引进和试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省份之一。 1979年首先在蔬菜上进行了地膜覆盖试验,取得成功。1981年,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将地膜覆盖栽培列为甘肃省重点示范推广项目,在全省开展试验示范推广,主要涉及茄子、辣椒、大白菜、番茄等蔬菜、瓜类、棉花、林木苗等。 1982年开始在酒泉、张掖等县采用半膜覆盖栽培玉米,取得了显著成效。 1983年地膜覆盖示范推广到甘肃省13个(地、州)的全部农业县(市、区),面积达到9.85万亩。涉及作物有蔬菜、瓜类、棉花、甜菜、烟草、玉米、马铃薯、药材、林木苗等,共30余种,其中地膜玉米面积扩大到2000亩。 1984年,全省地膜种植作物面积达到14.85万亩,涉及作物由原来的蔬菜、烤烟等经济作物逐渐向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方面发展,其中玉米3.9万亩,瓜类7.58万亩、蔬菜3.37万亩。同年,我省在酒泉召开了地膜玉米现场会,从此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开始在全省主产区推广应用。 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半膜覆盖栽培技术,开展在不同作物上的探索研究工作。(二)起步阶段(1986年~1995年) 这一阶段,甘肃省地膜覆盖栽培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1986年为53.36万亩,到1995年,地膜覆盖面积达448万亩,其中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275万亩,据估算,仅覆膜一项增产粮食5.58亿斤。 这一阶段,理论研究体现出多点探索,全面延伸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以地膜覆盖玉米为核心的温饱工程,促进了研究的全面发展。 1986年,平凉市农技站开展了不同厚度和宽度地膜覆盖栽培冬小麦的试验;静宁县农科所进行一膜两年用试验研究。 1990年,甘肃省农技推广总站在全省启动了“冬小麦及一膜两用试验示范项目”。 1990~1992年,提出了玉米全地面覆盖技术,较露地对照增产20.9%,较条状覆膜增产11.0%,节水900立方米/公顷。 这期间,甘肃农技部门提出玉米覆膜撮苗坑种技术,视墒情确定覆膜前播种或覆膜后播种。一般墒情较好,先播种后覆膜;墒情较差时,覆膜后打孔播种。 1987-1996年穴播地膜小麦栽培技术(即全生育期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成功并推广,其中1996年在甘肃省示范推广地膜穴播小麦43.8万亩。 1992年地膜穴播小麦在研制出的穴播样机的支持下从试验田走向大田。 1996年,提出了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三)创新阶段(1996~1999年) 这一阶段,地膜在我省得到大面积示范和推广,覆盖作物由蔬菜发展到粮食,由稀植作物发展到密植作物;地膜在小麦、马铃薯、糜谷等作物上被相继大面积推广应用,粮食作物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达到300多万亩; 1996年地膜覆盖粮食作物面积达到537万亩,总增产粮食7.75亿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