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吃农家饭散文
【篇一:吃农家饭散文】
民谣曰:窝窝糊涂老咸菜儿,偎锅偎灶农家饭儿。三升高粱一升豆 儿,又好吃来又好做。窝头一顿吃上仨,五尺汉子像铁塔。一顿三 碗粘糊涂,养个小子胖嘟嘟。
馒头,窝头,腌咸菜;白菜、萝卜、玉米粥;平平常常的农家饭, 最是简单,最是原生态,滋养着憨厚朴实的庄稼人。
小葱拌豆腐,清爽可口。辣椒炒鸡蛋,香辣开胃。猪肉粉条炖白菜、 是百吃不厌的农家菜,记得有副对联:百菜没有白菜好,诸肉不如 猪肉香,是对这道菜的最好的诠释。
面条也是农村人的家常饭,手擀的高粱豆面面条,劲道挺实,开锅 后,放上几把菜叶,浇上一些酱油,美味可口,吃的再饱也不会积 食、涨肚子。
地瓜在农家饭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冬季,粮食缺少,地瓜便成为 庄稼人的主食,早晨喝地瓜块,中午煮地瓜、蒸地瓜。据现代医学 研究,地瓜富含纤维素,能清洁肠道毒素,是很好的抗癌食品,怪 不得从前很少有人得肠道疾病。
野菜、树叶也是经常被摆上餐桌的,早春三月,最是青黄不接的季 节,粮食眼看吃完了,婆婆媳妇们便到野外挖些野菜,拌些面粉, 用来充饥。春天的榆钱、柳芽,槐花,也是农村人的家常菜,不费 力气就能品味到大自然纯正的馨香。正是这不起眼的农家饭,养育 了壮实精明的中原大汉。
农家饭也有精品菜,农村人没有什么稀罕物件,来了尊贵的客人, 杀一只公鸡,用劈柴大锅一炒,再放上些青辣椒,味道鲜美极了, 城里人一般享受不到。
现在,人们在吃厌了精米白面后,高粱大豆面的窝头,又成了受人 欢迎的保健食品。富贵的人们,吃惯了灯红酒绿的豪华大餐,又开 始钟情于野味十足的农家乐餐馆,不仅经济实惠,风味独特,更能 让人联想起农家饭本真的味道,回想起童年温馨的场景。
【篇二:吃农家饭散文】
【导读】我们那里山上有橡树,橡树结橡子,小社会经常到后山打 橡子,不但喂猪,人还可以吃,把我打来的橡子磨成面,色的面做 成凉粉,跟大块的黑豆腐似的,放在盆子里用凉水泡,把苦涩味泡 干净了,就可以吃了。
现在开办农家乐的不少,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对于久居都市的人 来说,确实是一种享受,感觉新鲜。
我虽然住在都市三十年,但还是经常回郊区老家的,这三十年好了, 农家饭也吃不到了。所以也到一些农家乐体验一下,吃吃农家饭。 但是过去自己吃过的农家饭,这些年一直没有吃到过,大概现在搞 农家乐的人是不会做,或者不知道这些农家饭的。于是经常想起母 亲做的农家饭,那才真正地道呢!
三十多年前,的生活还不是那么富裕,大米白面也不是常见,平常 对为粗粮,既然是粗粮,也就有个粗粮细作的问题,否则天天吃窝 头,再没有什么蔬菜和肉,那一日三餐多么乏味啊!
所以母亲总是想办法、调着样儿,琢磨怎么吃,那时候才是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呢!也真是不容易,是要费心思的。
我比较深的几种农家饭有摇球儿,烙篙子,蛤蟆蝌蚪。这几种吃的, 大概现在开办农家乐旅游的都没有听说过,我去过一些农家乐,基 本都是大路货,没有什么新鲜的。
摇球儿是什么做的?是用玉米面做的,先把玉米面用开水和好,面 醒好了,切成炒疙瘩那样大的丁,放在簸箕里摇,当然簸箕里要放 干玉米面做拨面,以免玉米面疙瘩粘连在一起,双手不停地摇簸箕, 这样簸箕里面的玉米面疙瘩就逐渐地变成圆球了,所以我们称之为 摇球儿。
摇球儿摇好了,放进锅里煮熟。以什么作调味呢?做的白菜汆儿浇 上很有;白菜汆儿实际上就是用油炮锅,放上葱花,盐和酱油,放 进白菜丝,再放一些水,开锅就可以了。如果有肉就更好了,放进 肉丝白菜汆儿,那可是皇上过的日子了!
小时侯经常吃摇球儿,没有大米白面,玉米是主食,除了窝头贴饼 子,只能有这样一些创新吃法,也算改善生活了。
还有一种叫烙篙子的,不知道听说过没有;就是用细玉米面做的, 把玉米面用水调成糊状,就像摊煎饼似的,当然铛子不同于一般的 饼铛,比饼铛小,它的中间部分是鼓起的,用勺子把玉米面糊倒在 呈子里,然后用勺子赶,面糊把整个铛子占满,有三两分钟工夫就 可以起锅了,这样就烙好一张篙子,接着再继续烙。烙篙子很松软 也很好吃,但是一个大概至少要吃六七张,才相当一个窝头;如果 真吃饱了,大概要吃是张的样子,但是有一点:就是烙篙子比较肥 油,每烙一张就要往铛子里倒油,要不就要沾锅,没有点儿油,烙 篙子也不香。所以母亲做过几次,倒不像摇球儿那样经常吃,主要 还是考虑食用油的紧张,那时候油都是定人定量,可没有油票呀! 到了的时候,母亲还经常做凉粉,我们叫它蛤蟆蝌蚪,实际上就是 用磨得很细的玉米面做的,做成凉粉,跟小蝌蚪似的,凉水过得凉 凉的,浇上芝麻酱,吃起来别提多地道了。
我们那里山上有橡树,橡树结橡子,小社会经常到后山打橡子,不 但喂猪,人还可以吃,母亲把我打来的橡子磨成面,咖啡色的面做 成凉粉,跟大块的黑豆腐似的,放在盆子里用凉水泡,把苦涩味泡 干净了,就可以吃了,切成小块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