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炭的生产 兰炭的特性 兰炭市场分析 产业现状 产能:接近1亿吨,实际产量5000万吨左右。 产地:主要集中在榆林市和新疆(昌吉州、哈密市、吐鲁番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山西(大同市)等地 榆林市:截止2014年,已建成兰炭及涉及兰炭生产企业83户,设计产能6312万吨,建成产能4946万吨,实际生产兰炭2630万吨。产品主要销往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等周边地区以及河北、贵州等地,少量出口日本、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印度、挪威等国。兰炭副产品全部综合利用。其中干馏煤气目前主要用于尾气发电、冶炼金属镁以及制甲醇、合成氨等,煤焦油目前全部采用采用高压催化加氢技术加工柴油馏分和石脑油组分。 产业链:“原煤—兰炭—煤焦油—煤焦油轻质化、原煤—煤气—发电—石灰—电石—PVC” 兰炭主要生产技术 正在研究及开发的升级版技术 气化-低阶煤热解一体化(CGPS)技术 外热式转炉技术 固体热载体粉煤热解技术 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CCSI)技术 输送床粉煤快速热解技术 流化床热解技术 神雾无热载体蓄热式旋转床热解 ------ 主要问题 规模问题(市场问题): 目前榆林市内应用最多的直立炉单炉规模基本在10万吨以内,单台规模小,首先较难保证大批量产品规格和品质的一致性,使得高炉喷吹等一次投料大、规格控制严的市场应用较为困难,直接制约着兰炭市场的拓展; 原料问题: 多为块煤,少数企业利用粒煤,原料来源受限,成本高; 产业链问题: 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多联产体系; 环保问题: 榆林市目前只有少数兰炭企业采用蒸汽熄焦或清水熄焦,多数企业还利用含氨废水熄焦,兰炭产品直接燃烧会留有少许氨味,存在污染转移和产品无法用作民用煤的问题。 环境污染环节 主要废水特点 探索兰炭产业升级之路 总体思路 确立“用煤先取油”的理念; 加快拓展兰炭应用市场; 有序推进直立炉升级改造,引进推广新炉型、新工艺,坚持百万吨级煤炭分质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 构建以煤炭中低温热解为先导的多联产系统,形成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基合成材料的“一推四”特色煤化工产业体系; 全力促进兰炭产业理念升级、技术升级、链群升级、产品升级、管理升级,努力打造榆林兰炭产业升级版。 理念升级 高度重视,以技术创新为引领,达到清洁生产水平。 创建榆林“精炼煤”品牌。 建立市场定制化的兰炭生产体系。 坚定不移的走煤炭分质高效转化多联产之路。 全面技术升级 煤炭干燥、干馏、熄焦、煤气除尘、焦油捕集、焦油加工、煤气净化、废水处理等工段全面技术升级。 新的热解技术具有六性: 可靠性:已经实现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适应性:可以适应榆林煤质要求; 先进性:焦油收率、煤气品质、能耗指标等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最好可以实现粉煤连续热解; 规模性:装置易于放大,单炉产能达到50万吨; 环保性:三废治理先进可靠; 经济性: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 产业链升级 焦炉气深加工 焦油深加工---精细化产品 焦炭深加工 管理升级 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 促进政府管理职能升级 搭建新型兰炭产业技术升级研发机构平台,形成政-产-学-研-资五位一体,达到技术聚集、人才聚集,利用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的成果引领孵化现代兰炭产业 。 发 展 展 望 陕煤化30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利用多联产项目 主要产品:柴油298万吨、石脑油51万吨、LPG49万吨、LNG54万吨、苯30万吨、甲苯36万吨、混合二甲苯29万吨、C9溶剂油48万吨、C5溶剂油5万吨、尾油8万吨、硫磺4万吨、低碳混合醇10万吨、精炼煤917万吨,总液体产品618万吨,固体产品921万吨。 项目总投资805亿元。建成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431.7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37.4亿元,年均净利润103亿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16.41%,项目投资税后回收期7.84年。 具有CO2排放量少,水耗低,综合能量效率达67.14%,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的特点 亿吨级煤炭分质转化多联产项目概况 项目特点 (1)本项目通过煤热解为龙头的多联产可提供清洁能源(油气当量1294万吨)和大宗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640万吨),对石油的替代效果明显。 (2)能源转化效率高,能效约70%,比任何单一生产能源和化工产品的项目能效高,即以煤为原料生产同样数量的能源产品,本项目耗煤最低,可降低煤耗约18%。 初步计算如下:(仅以能源和烯烃产品作为计算依据,将洁净煤产品4140万吨按原料煤计,将多余电力抵消矸石、煤泥消耗)。 ① 实际原燃料煤消耗量:10000-4140=5860万吨; ② 主要能源产品和烯烃产品量:柴油780万吨、石脑油270万吨、润滑油78万吨、LPG 86万吨、天然气35亿立方米、烯烃140 +66=206万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