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导学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三语文复习导学案 七下第六单元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自主复习引导】 (20分钟) 复习内容:第七下第六单元 方法与要求:1.结合书后词语表及书下注释复习并掌握现代文中重点字 词的音形; 2.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 ,用“ ”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内 容并掌握。 3.背诵 《毛泽东词二首》 《古代诗词三首》和 《诵读欣赏》。 4.能结合下面的“古诗鉴赏” 内容进行复习,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脱口说出 诗歌表现的情感、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一、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 1. 《沁园春 雪》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 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人 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 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 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卜算子 咏梅》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表达了一 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 而内地表现了梅花 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2. 《木兰诗》选 自宋朝郭茂倩编 《乐府诗集》,这篇长篇叙事诗 是一首北朝民歌,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 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 的崇高精神。 3. 《观刈麦》这首诗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 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诗 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 《回延安》作者贺敬之,诗歌借鉴了陕北民歌 “信天游”的 格式,按照 “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内容抒发 感情。 5. 《再别康桥》选 自 《新月诗选》,作者徐志摩,新月派诗人。本 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 情起伏为线索,表达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二、古诗鉴赏 《观刈麦》 (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尽 日不能忘。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 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并对 自己 “不事农桑”而 “利 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2.赏析 “足蒸署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 日长”四 句。 这四句实写作者观看到的割麦场景,并对割麦者的心理加以刻画, 揭示农民为了多得一点收入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以及令人同情的艰难 处境。 3.如何理解最后六句 “今我何功德……尽 日不能忘”抒情性的文字? 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段抒情文字 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对 自 己没有 “功德”却过着富足的生活深感愧疚,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4.与 《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意境相同的 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 日长。与柳宗元 《捕蛇者说》: “殚其地之 出”意境相同的诗句:家田输税尽。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名的宏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2.赏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 “秋”,既点明了战 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作者的愿望是什么 (或 “天下事”指的是什么事)? 收复失地,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 4.赏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这首词上下贯通,衔接紧密,所写的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了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