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第十五章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前瞻复习过程.ppt

中国经济史第十五章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前瞻复习过程.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第一节 政府的作用及其职能转变 ;(二)改革开放前的政府经济职能 1.剩余索取和政府投资达到最大限度。 2.保证投资和国民经济高效率地运转 3.保证高积累下的社会稳定;(三)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91年,重心是消解旧的政府职能,即缩小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和权力。 第一,放权让利,给公有制经济自己活动的空间;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和“三资”企业存在和发展。第二,逐步放松对整个经济的行政控制,退出部分领域让市场机制替代调节。;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年至今,即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职能。 这个阶段的政府经济职能改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有经济实行彻底的调整和改革,攻克传统体制固守的最后一个堡垒。二是政府积极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政府对经济职能已经由1978年以前的全面直接的“统制型”(或称为“全能型”)转变为间接管理的“调控型”(或称为“效益型”),但是这个转变还远没有完成。;第二节 收入分配体制的转变 ;二、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从1978年到1998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中居民的份额不断提高,企业的份额有所上升,政府的份额大幅下降;而1999年到2003年,居民的份额明显下降,企业的份额上升,政府的份额大幅增加。说明国家在分配上采取的调控政策明显向政府倾斜,使其最终可支配收入状况改善。 ;(二)财政收入的比重变化;(三)东中西部居民收入的变化;(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缩小到逐渐扩大的过程,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表示 (五)基尼系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为: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A,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B;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三者的关系 ; 四、社会保障体系的演进过程 (一)试点探索时期(1986年至1993年)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对新招用的工人试行社会保险。 第二,为保障失业工人的基本生活,政府建立了失业保险制??。 ;(二)全面展开时期(1994年至2000年) ⒈确定了养老和医疗保险新的制度模式,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⒉颁布有关社会保障的行政法规。 ⒊统一了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 ;(三)修改完善时期(2001年至2007年3月) 从2000年始,中国政府组织专门力量研究提出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并于2001年7月起在辽宁省进行试点,目前已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吉林和黑龙江等8个省。国务院2000年的“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即正在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进行试点的方案)把养老金的个人账户由虚变实,其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具体实施办法一是缩小个人账户规模;二是个人账户实账运营;三是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缴费超过15年的,每满1年增加一定比例的基础养老金,但最终控制在当地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的30%。 其次,确定下岗与失业并轨时间表。;五、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趋势 加快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体系相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在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框架内,根据WTO的有关规则,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作法,积极探索社会保障自身发展的规律。 第二,加强社会保障立法。 第三,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 第四,我国《工会法》加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包扩外资企业在内的新经济组织工会组建工作。 第五,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和监督、管理。 第六,构建城乡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经济波动 ;(二)地区发展的非均衡性 中国地域广大,地区之间不仅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很大,而且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等因素差异也很大,加上近代以来的工业化主要是从沿海地区率先进行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影响,从而使得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始终是中国工业化历史进程中呈现的一个主要特点。 1.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实表现 2.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地区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条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政策和制度才是主要原因。 一是投资政策。 二是财政制度。 三是市场化。 四是农业政策。; 二、经济波动及其经验教训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天,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政府主导下剧烈的 双重转型,即经济结构转型(工业化 和由此导致的城市化)和体制转型( 由旧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体制 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再转变 为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最后又转变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伴随着剧烈的双重

文档评论(0)

158****27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