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20200529183621).docxVIP

甘肃省兰州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2020052918362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州一中高二历史 2015-2016-1 期末考试试题 第I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小题,每道题 2 分,共 50分) 《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 于虢,郑伯(即郑庄公 )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 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这一现象表明 A. 宗 法制 度趋向 瓦 解 B. 礼乐 制 度 得以 强 化 C. 血缘纽带已被打破 D. 分封制度遭到挑战 秦统一六国后,“ ( 六国 )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 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 一部分迁到巴蜀、 南阳、三川和赵地。 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分封制 B .增强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 .打破世袭特权 有学者认为, 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 而从秦汉 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 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 潮。该学者理解的“回潮”对应的历史时期大约是 A. 秦 汉 B. 魏 晋 南 北 朝 C. 隋 唐 D. 宋元 4 . 《通典?田制》规定的授永业田 : “其永业田,亲王百顷,职事官正 一品六十顷, 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 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 四十顷 云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 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 B .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 的 C.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D .对特权阶层存在双重 性 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 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 周世宗为绝后患, 撤掉殿前都点检张 永德,以赵匡胤代之。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 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 .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 .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 偶然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 于山石竹木, 水波烟云, 虽无常形, 而有常理。 常形之失, 人皆知之。 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宋诗话全编?苏轼诗话》)这体 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知行合一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经 世致用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 ‘启蒙思潮, 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 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 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 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视。 作 者评价的是 C. C. 义和团运动、 新文化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1858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 特使额尔金, 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 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 个非常奇特的作品, 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 替天出力 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 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 当时 A.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 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 机加重 C.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 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9.美国史学家芮 ?玛丽在《同治中兴》一书中说:“不但一个王朝, 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 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杰出人 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材料中“杰 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实 业救国 10.美国历史学家罗素说:“我相信,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 弃恶,再结合自己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 中要避免两个极端的危险。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走向“两个极端”的 是 A.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11.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 士于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 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 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 自隐受古圣先贤之 感化”。这一说法旨在 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B.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 要性 C.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D.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 心态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 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 由共产国际领导组织发动 B. 是十月革命在中国 的翻版 C. 受到世界各国的同情帮助 D. 深受当时国际形势 的影响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 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 他谨慎运用各种方 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 ) 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中国是中国人 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 民族主义

文档评论(0)

157****5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