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僧说:等你明白了舍生取义,自然会和这只鸡一起去过马路的 。 问题: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1=3 4-1=4 4-1=5 由于背景的不同,考虑问题角度的 变化,知识积累的差异等原因, 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举出 这样的例子吗? 下列算式成立吗? 1、1+1=24 2、3+3=2 3、9+3=1 4、30+30=1 5、8+16=1 这些算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成立的,可是我们换一个方式来计算,它就成立了。 (1年+1年=24个月) (3个月+3个月=2个季度) (9个月+3个月=1年) (30分钟+30分钟=1小时) (8小时+16小时=1天) 以上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美国﹚罗迦·费·因格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本文论述的论点。 过程方法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围绕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 预习检测 一、给重点字注音。 汲取( )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二、解 词 汲取: 推敲: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不言而喻: 一事无成: 关于“推敲”的典故: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雕刻 镂:雕刻)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二、解 词 小组合作: 三、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四、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五、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六、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1、 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提出问题:数学问题→ 2、分析问题:探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3、解决问题: a. b. c. a.缺乏的人: b.拥有的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例证法,引证法) 1、提出问题:数学问题→生活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分析问题:探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3、解决问题: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要具备三个要素。 必需要素 区分根据 a. 渊博的知识 b. 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 持之以恒的毅力 a.缺乏的人:自我压制 b.拥有的人:留意细小的想法,并相信自己 四、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 请用以下格式说说: 文中用( )有力的证明了( )。 五、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 体会其表达效果. 它的作用有: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讨论 探究活动一 1.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是哪一句? 2、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Home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很重要。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由对四个图形分类的不同答案引出,这样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下列图形中,找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A B C D (l )答A。 因为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 理 由: (2)答B。 因为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答C 。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 (4)答D。因为D是惟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探究活动二 课文的标题是否就是中心 论点,为什么? 关于论点 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