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防护管理资料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意清洁指甲、指尖、指甲缝、手腕等部位。 夏季注意清洗胳膊等裸露处部位。 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 手洗净后一定要用一次性纸巾、干手器、 干净的毛巾、或手绢等擦干双手,毛巾、手绢应勤换,否则容易导致“再次污染”。 注意事项 一、 洗手 二、 应用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人体不受病原微生 物侵入的防护服、呼吸防护器、护目镜、防护 手套等防护用品。 阻隔性:是指限制固体、液体、半固体、气体、蒸汽或能量(如紫外线)等物质透过的性能。 评价防护用品的好坏!!!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管理 一、防护服阻隔性能要求 我国在SARS期间紧急发布了国家标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阻隔性要求》(参照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有关标准制定):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为15L/min条件下,用中径为75nm的NaCL固体气溶胶或类似物进行攻击,其过滤效率不低于70%。 2、防水性能:静水压为1.67kPa(17cmH2O)时,防护服不得渗漏。 3、表面抗湿性:用250ml水进行持续冲淋,受淋表面仅有不连接的小面积润湿。 4、血液阻隔性能:血液不加压停留5min及用13.8kPa持续加压1min,不应出现渗透。 传染病的防护管理 感染科 法定传染病的由来 2003年SARS的爆发,暴露了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卫生部明确提出建立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要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在全国建立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 制定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信?息发布制度。 2003年11月建成国家疾病监测数据中心 机房。 2004年1月1日正式启动基础疫情报告系 统 2004年4月26日正式启动医院死因报告系 统 2004年12月1日立法规定法定传染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甲、乙、丙三类,共39种 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强制管理传染病,共2种,鼠疫、霍乱。 严格管理传染病,共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肺结核等。 甲类 乙类 丙类 传染病的分类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填写,送到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甲类传染病应发现后两小时进行网络直报,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应在发现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细菌 病毒 人群 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因此,对于传染病病区的医护人员来说, 强健个人体魄与科学防护措施同等重要! 细菌 病毒 病原体的致病力: 侵袭力、毒力、 数量、变异 是否发病 机体的免疫力: 特异性 非特异性 科学防护措施 预防接种 身心休息 加强营养 传染病发病原因分析 传染病的防护原则 一、控制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防护管理措施 对传染病的接触者,采取检疫措施,密切观察,并适当作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对动物传染源,如属有经济价值的家禽、家畜,应尽可能加以治疗,必要时宰杀后加以消毒处理;如无经济价值的则应设法消灭。 一、控制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和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或)动物。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染病,在公共场所及家居必须保持空气 流通,必要时应进行空气消毒。 2.消化道传染病,着重在管理饮食、管理粪便、保 护水源、个人卫生等方面采取措施。 3.虫媒传播传染病,可采用药物或其他措施以达到 防虫、杀虫、驱虫的目的。 4.有些传播因素复杂的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应 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消灭钉螺、治疗病人及病牛、管理水源、管理粪便及个人防护等措施。 预防传染病最基本的防护措施?? 一、 洗手 二、 应用个人防护用品 口罩 隔离衣等 帽子 防护服 手套 护目镜 个人防护用品 为什么?? 手易被细菌污染 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调查显示:医 务人员手污染率可高达50%,因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菌 而造成的医院感染达30%。 在医疗护理中,很多类型的接触方式与医护人员手部高 水平的细菌污染相关,如吸痰、换尿布和直接皮肤接 触等。 手是如何传播疾病的 培养皿显示: 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 不戴口罩和帽子 未洗手 接触电脑、

文档评论(0)

139****03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