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 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 【原典】 ?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②。 ? 【注释】 ? ①小敌困之: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 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 ? ②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 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上),上卦为艮为山,下卦 为坤为地。意即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故外名日 “剥”。“剥”,落的意思。卦辞:“剥,不利有彼往” 意为:剥卦说,有所往则不利。 ? 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 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 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 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 【原典】 ? 形禁势格①,利从近取,害以远隔②。上火下泽③。 ? 【注释】 ? ①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句意为受到地势的限制 和阻碍。 ? 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 越过近敌先去攻取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 ③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 相叠(兑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 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环无穷。又“睽”,乘违, 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上火下泽,两 相离违、矛盾。 ? 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 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ɡuó) ? 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 也作“假道灭虢”。 ? 【原典】 ?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 【注释】 ? 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 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 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 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 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 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 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 “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意为,处在困乏境地, 难道不相信这基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 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 相信吗? ? 【按语】 ? 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 不受 — 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 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 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 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 虞以伐虢,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 袭虞灭之。 第五套 并战计 ? 对付友军反为敌态势之计谋。 ?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 【原典】 ?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 而后乘之①,曳其轮也 ②。 ? 【注释】 ? ①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 ? ②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 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水处 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济”。 既,已经;济,成功。本卦初九 ? 《象》辞:“曳其轮,义无咎 也。”意为,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己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己方就 可以控制他了。 ? 三十六计 目录 ? 总说 ? 第一套 胜战计 ? 第二套 敌战计 ? 第三套 攻战计 ? 第四套 混战计 ? 第五套 并战计 ? 第六套 败战计 总说 ? 《三十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人。是根 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 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 南朝宋将檀道济(? — 公元 436 年),据《南齐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