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央政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中央政制 宋之三省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尚書、門下並列于外,又別置中書禁中,是為政事堂,與樞密對掌大政.天下財賦,內庭諸司,中外筦庫,悉隸三司.中書省但掌冊文、覆奏、考帳;門下省主乘輿八寶,朝會板位,流外考較,諸司附奏挾名而已」 《宋史職官志》「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平庶政,事無不統。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為真相之任,無常員。」 名為三省,但只得中書處禁中,得以預聞政事,稱政事堂 長官稱同平章事,無定員,副稱參知政事 其他二省則無實權,不常置 樞密使 長官為樞密使或知樞密使,副則為同知院事,員額無定 源自唐末五代以宦官為樞密使統領禁軍之制度 為全國最高軍事機構。與中書省並稱二府 宋史職官志:「國朝革五代之弊,文武二柄未嘗專付一人。」 仁宗時以邊事危急,納富弼之議,由宰相兼領 三司使 即鹽鐵、度支、戶部 掌邦國財用之政 唐末藩鎮擅留中央賦稅,國家收入,乃靠鹽鐵與度支維持 宋乃以三司理天下財賦,而均其國用 台諫 御史台長官為御使中丞,待御史為之副。 職責糾察百官,肅正綱紀 諫院長官稱知諫院事,多由他官兼領,元豐時稱諫議大夫 宋初為防大臣篡位,特許言官彈劾執政者而不加罪責,宋太祖遺訓:「誓不殺大臣及諫官」,提高台諫地位 南宋時,削台諫之權 六部 不隸尚書省,而成為獨立機關 六部長官皆以他官兼領,某部長官不一定能管某部之事,且宋代自始至終均未完全設置六部長官 六部職權,每為其他機關侵奪,如樞密院奪兵部之權,三司奪戶部之權,審官院奪禮部之權。 丞相無權--無議政權 國家初立,范質、王溥、魏仁浦為相,為避嫌疑,把皇帝的威望地位提高,遇事則先寫劄子,對事件提出幾項意見,提出幾個辦法,送由皇帝決定,然後宰相再照皇帝的意見正式擬旨 後變為定制,即宰相只能提供建議,無與皇帝或同僚議政之權,決策權在皇帝而不在宰相。 丞相無權--無軍、財、用人之權 樞密院在五代時發展為管軍事的機構,宋代承襲下來,長官稱樞密使,掌全國軍政,與中書省合稱「二府」,目的為杜絕強臣專擅之弊 財政則有三司:戶部司、鹽鐵司、度支司,脫離丞相自成一個獨立機關。 用人之權不屬宰相,另設考課院,後改審官院,負責銓選官吏。 受台諫制肘 宋以前御史大夫監察百官,諫官糾繩皇帝 宋諫官則脫離門下省而獨立,由皇帝親擢,糾繩目標亦轉向宰相,變成人主耳目。 他們若言論有失,不會受到怪罪,為求出人頭地,很多時候所發言論漫無統紀,所以錢穆稱宋之諫院為「一個只發空論不負實責的反對機關」 宰相行事往往受言官之制肘,不能有所作為。發展至「宰相但奉行臺諫風」。 事權分散,影響效率 宋史職官志:「今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故財己匱而樞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財不已。」 軍政財權各有所司,互不相知,影響效率,故王安石變法欲收之在宰相之下,使能統籌國政,可惜不成,使宋施政不能全面 三司又分戶部之權;審官院取吏部之權;審刑院減刑部之權,互不統屬,使政出多門, 施政不能一貫。 職權不清,冗官增加 為削相權,多設官職,以分其權,造成 「故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不與朝政;侍郎、給事中不領省職,左右諫議無言責,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執記事之筆;..至於僕射、尚書、丞、郎、郎中、員外,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七八。秘書、殿中二省,名存實廢...九寺、五監,尤為空官。」 即使有其職權範圍,天子亦可以差遣他官理事,往往以差遣為貴,因此許多官只是坐擁虛名,使冗官增多,徒耗俸祿 針對時弊 宋隨五代紛亂之後,目睹五代篡弒頻仍皆由武人權重,君主受制,太祖本身亦以權重而得位,故即位後思改革之法 收天下之權於中央,復收中央之權於君主,削武將權臣之權,維護皇君權。 雖行事方式招後世之弊,但此制確能使宋享國百七之久,避免了短祚之禍,故宋范祖禹稱此制「上下相維,輕重相制」,為三百年無兵變之主因。 所以評論宋制時,應注意其時代的限制,此制於其時是有一定的成效的。 發展 王安石變法,立制置三司條例司,掌經畫邦計,議變舊法,以通天下之利,而以王安石領其事 神宗元豐三年(1808)頒行「元豐官制」,以簡化官僚制度,釐清各級官員的職責,和併掌管同樣事務的機關。結果取消三司,其職權還給戶部,恢復唐的三省六部制 元豐五年(1082),廢同平章事及參知政事,以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宰相之職,別中書侍郎、門下侍郎及尚書左右丞為副相,即行政機關的權力增強,而決策和監督的權力消減。 徽宗時廢尚書令,改侍中、中書令為左輔右弼,但不除人,左右僕射改為太宰、少宰,欽宗時復左右僕射之稱 發展—南宋 南宋高宗時左右僕射復加同平章事銜,中書門下待郎改為參知政事,廢尚書左右丞 孝宗乾道八年(1172)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下有參知政事。去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之名,門下省亦廢,是三省正式合併為一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