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分工地位研究.pdf

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分工地位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分工地位研究 ——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 施炳展 【专题名称】国际贸易研究 【专 题 号】F52 【复印期号】2010 年 05 期 【原文出处】《世界经济研究》(沪)2010 年 1 期第 56~62 页 【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Standing of Chinas Export Produ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 【作者简介】施炳展 天津市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系 【内容提要】在同一产品内部,出口产品价格高的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高端;反之,处于低 端。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与世界价格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 国际分工地位。结论认为:中国出口产品绝大多数处于低端位置;随着产品 技术含量增加,中国分工地位逐渐恶化;加入 WTO 促进出口增加的同时降低 了中国分工地位,中国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悲惨增长”;相对于中国经济 发展水平而言,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偏低,两者不匹配。 【关 键 词】产品内分工/价格/不匹配 中图分类号:F75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10]01 -090630-049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贸易成本与通讯成本的下降,国际分工越来越细:从传统的产业间分工到 二战后的产业内分工,再到当前的产品内分工。从产品间分工(across- product) 的角度看,经验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几乎出口了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所有种类,比 如,中国在 2004 年出口了 4898 种 HS 六分位产品,德国出口了 4932 种 HS 六分位产 品,这说明,中国和德国都出口了几乎所有的 HS 六分位产品,中国和德国从产品间 分工的角度看,没有表现出国际分工地位的差异性。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看,产品 内分工意味着不仅要分析出口了什么产品(product),而且要分析出口了什么样的 产品种类(variety)。在同一产品下,不同种类的产品存在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包 括 Krugman(1980)强调的水平差异以及 Faim 和Helpman(1987)强调的垂直差 异。进一步,如果将出口产品的差异性简化为出口产品的价格差异性,那么,同一 出日产品就可以分为高价格类型产品与低价格类型的产品。经验分析表明,发达国 家出口了同一产品内部的高价格类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出口了同一产品内部的低 价格类型产品,即在产品内分工(within- product)的视角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表现出了分工地位的不同。例如,Schott(2004)在研究美国进口的产品时发 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向美国进口的产品大量是重叠的,即发展中国家可以向 美国出口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这就意味着在产品(product)层次上,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没有表现出国际分工的差异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同一产品内部,来 自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价格要远高于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价格,即发达国家 出口了高价格类型的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出口了低价格类型的产品,这意味着在同 一产品内部(within- product),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出口了不同类型 (variety)的产品,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体现出了国际分 工地位的差异性。Fontagné et al.(2007)则将 Schott(2004)的研究扩展到全 世界范围,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分析发展中国家出口对发达国家竞争力的影响,结 论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不同位置,发达国家出口高价 格类型的产品处于国际分工的高端,发展中国家出口低价格类型产品处于国际分工 的低端,从而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形成对发达国家竞争力的威胁。 现有关于中国出口的研究,大量的分析集中在产品间层次(across- product),一方面,得出中国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的乐观结论,如前所提的 Lall et al.(2006)、Rodrik(2006)、Schott(2006)、Hausman et al.(2007)等;另 一方面,也进一步探讨构成中国出口结构不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cai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